国庆节前后,一线城市以及天津、合肥、郑州等20多个城市集中出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限贷、限购、土地供应、市场监管等方面进行调节,尽管内容及力度差异明显,但是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正在改变市场各方对于未来楼市走向的预期。
而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住宅销售价格数据,已经体现了调控的成果。数据显示,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分化明显,10月份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有针对性地实施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
同时,调控并非仅仅限于“限购限贷”,而是在向纵深发展。10月14日,住建部部署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并对外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9种不正当经营行为做出明确界定。在本该是地产行业抢收业绩的“银十”佳期,全国热点城市的开发商却忙于应对一场监管层发起的市场整顿。
>>>成果
9月分化明显,10月局部降温
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显示,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分化明显,10月份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有针对性地实施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
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走势差异明显。从环比看,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在2%以上的城市有14个;其余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6个,持平的1个,涨幅在2%及以内的城市有40个。
从环比看,15个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房价走势趋稳。与9月比,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10月上半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指数均有所降低。其中,深圳和成都10月上半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0.3%和0.1%;其他城市10月上半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明显回落,回落幅度在1.0至3.8个百分点之间。
从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量看,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中,多数城市10月上半月的成交量比9月下半月明显下降。其中,成交量环比下降80%至60%的城市有4个,下降60%至40%的有3个,下降40%至20%的有3个。
市场成交量普降约40%,政策严厉降温也明显
受严厉调控影响,房地产降温已经率先体现在成交量上。
“从我们内部签约的数据看,截至目前,10月份成交量普遍下调了40%。”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该公司目前布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3个城市。张大伟认为,中原地产的规模一直相对稳定,其内部签约的成交数据可以说明市场在降温。
统计显示,截至10月16日,全国主要54个城市合计签约商品房住宅130944套,较9月份同期137483套的签约量小幅下滑,结束了此前连续增长的态势。张大伟表示,“由于网签的滞后效应,实际成交还未完全反应当下楼市的真实数据。如果剔除政策末班车的影响,市场在最近一周的下调幅度应在35%左右。”
在22个出台调控措施的城市中,部分二线城市的政策颇为严厉,其市场降温也最为明显。据悉,二线城市成交量已连续两周低于4万套,这也是春节后首次出现。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的成交量较上月同期分别下调了42%和16%。
从数据相对完整的16个调控城市情况来看,12个城市10月10日到10月16日新房成交量较前三个月的周均值有所下降,其中苏州、济南、厦门降幅超过七成,佛山、南京、南昌降幅超四成。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近期当地有七成二手业主下调房源价格,其中下调幅度在1%-5%的房源占比达43%,下调幅度在5%-10%的房源达20%。截至10月10日,已有多个项目报价出现跳水。
调控效果初显,京深津10月以来量价齐跌
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信息称,10月1日-16日,商品住房(不含自住房)共签约8781套,较9月商品住房成交同比涨幅回落29.3个百分点。从调研情况看,10月份各售楼处及门店的合同签订量、客源量、房源量、带看量等全面回落,目前二手房业主涨价的冲动已经得到明显平息,挂牌报价更加理性。
记者近期来到了深圳蛇口的山语海楼盘,当天这一楼盘共推出500余套房源,尽管前来选房的人不少,但一些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我只是来看一下,打算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入手。”开盘现场,一位企业高管张先生对记者说。深圳市规土委的数据显示,“山语海”的开盘均价为5.8万元/平方米,比其备案均价6.4万元/平方米下降一些,其开盘的销售率为59.5%。
新华社记者从天津市10月1日至10日监测情况分析,新建商品住房成交54.1万平方米,环比9月份日均水平下降41.2%,二手住房成交22.4万平方米,环比9月份日均水平下降20.6%。新建商品住房平均交易价格为每平方米13825元,环比9月下降2.5%,二手住房平均交易价格为每平方米13516元,环比9月下降0.5%。伟业我爱我家(博客,微博)天津市场研究中心总监郭燕介绍,10月份截至目前,与9月同期相比,我爱我家的业务量下降了20%至30%,调控信号对本地购房者产生了一定心理干预作用,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纵深
住建部要求查处发布虚假房源信息等不正当经营行为
14日,住建部在《关于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中,要求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9种不正当经营行为包括:发布虚假房源信息和广告;通过捏造或者散布涨价信息等方式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未取得预售许可证销售商品房;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以认购、预订、排号、发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者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等费用,借机抬高价格;捂盘惜售或者变相囤积房源;商品房销售不予明码标价,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房屋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以捆绑搭售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迫使购房人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价格;将已作为商品房销售合同标的物的商品房再销售给他人;其他不正当经营行为。
上海依法查处8家违规房企、7家中介
上海市住建委、市规土局18日表示,上海市各相关部门正在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正当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用地交易资金来源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截至目前,政府部门已对涉嫌擅自提价销售的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立案调查工作,并已暂停涉案项目网签资格;对存在虚签合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7家房地产中介企业作出行政处罚。
同时,上海市规土局、市金融办和金融监管机构等部门成立商品住房用地交易资金来源监管联合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强审核与监管。根据相关规定,银行信誉、信托资金、资本市场融资、资管计划配资、保险资金等不得用于缴付土地出让竞买保证金、定金及后续土地出让价款。竞买人在申请参加土地招拍挂活动时,应承诺资金来源为合规的自有资金。
央行上海总部19日召集25家在沪主要中资商业银行,要求继续严格执行限贷政策,防止变相放松要求、打政策擦边球的情况,同时要继续强化对首付资金来源的审查,加强居民收入证明真实性的审核,并切实防范各类资金违规流入土地市场。上海银监局日前也警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对有意规避限购、限贷等相关规定的行为,强化监管措施,加大管控力度。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可能对利用假结婚、假离婚等规避购房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
深圳接连四次突击检查在售楼盘
13日,深圳市市场稽查局派出12个检查组,突击检查深圳辖区内20个在售楼盘,这是深圳自国庆前夕开始突击检查在售楼盘以来的第四次。截至10月9日,该局已检查一手房源7000套,立案5宗。同在10月13日,深圳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发布通知,禁止该市地产中介举牌销售、派发传单等营销行为,禁止房地产经纪机构使用“日光盘”等广告用语。据称,违规者根据触犯次数、受到禁业、通报批评直至列入黑名单等力度不等的处罚。
广州出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19日,广州市住建委、市国土规划委、市发改委、市工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查处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检查整治的重点包括:一是发布虚假房源信息和广告宣传以营造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二是捏造或散布涨价、政策变化等谣言扰乱市场秩序;三是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或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的开发项目对外销售,如以认购、认筹、预订、排号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等费用;四是捂盘惜售或者变相囤积房源;五是商品房销售不明码标价的,如不执行“一房一价”标价,在标价外加价,收取未标明的费用;六是以捆绑搭售或者附加条件等方式,迫使买受人接受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等行为。
通知还要求查处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检查的内容包括:一是未备案从事中介业务的;二是不规范履行公示义务的,如不公示营业执照和备案证明文件,不公示服务项目及其内容和标准,发布不真实、不完整或者已失效的房源信息等;三是超越经营范围提供服务的;四是中介服务不规范的,如合同内容不规范,强制提供代办服务,捆绑收费等。
而记者17日从广州市住建委获悉,该市近日公布《广州市房地产中介信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在提供中介服务时必须佩戴信用记录卡,以便购房者查询和监督。
珠海预售楼盘实行一房一认筹
继重启限购后,珠海楼市又有新进展。18日,珠海市住建局发布通知,要求珠海市已取得预售的新楼盘实行一房一认筹。通知同时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当在销售现场、经营场所等显著位置公示住房限购、限贷政策,不得向限制购房对象销售限制范围内的普通商品住房或相应面积的二手住房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1bf0f5600a44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