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不够,首付贷来凑?去年全国一线楼市的持续火爆,首付贷被舆论认为是真正的“幕后推手”。购房者的首付,应该来自于购房者的自有资金,否则银行无法评估购房人的信用,很可能会导致发放出去的炒股无法收回,从而危及金融秩序的稳定。
过去一年房价疯涨的深圳,显然已经不能再容忍虚假宣传以及楼市配资,对楼市泡沫的鼓吹与助推。10月份以来,房地产企业以及中介已经遭遇两次突击检查,今天深圳市市场稽查局的检查组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目标直指以首付贷为主的楼市配资。
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实施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后,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10月份一二线城市楼市气温骤降,2016年也许正在成为中国楼市真正的历史拐点。
13个小组!突击检查42家企业!清场“首付贷”、“虚假宣传”
去年深圳的房价涨势汹汹,足以赶超上海、北京,这让深圳市政府领导层十分头痛。
2015年2月5日,央行开始了全年五次的降准降息放水行动,同年3月份,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通知,下调住房首付贷,同样是2015年3月份,深圳楼市开始了历史性的疯狂上涨,到今年6月份,新房单价增长了一倍左右。
据扫地僧观察,从深圳近一年的房价走势来看,今年3月底深圳市政府开始严打首付贷,同时提高购房门槛,此后房价疯狂上涨的趋势得到了缓和,房产中介暗暗叫苦的同时也在绞尽脑汁进行花样创新,楼市出现了场外配资新变种:月供贷、大额信用贷、垫资赎楼贷。
为了规范楼市秩序,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决定,从2016年10月13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为期3个月的房地产行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据央广网深圳10月27日消息,深圳市市场稽查局的执法人员们组成13个检查组,突击检查世联地产及其旗下的世联小贷和世联集金、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的P2P企业合时代、从事房地产经纪服务的中原、链家、美联、Q房网、世华、家家顺、招商置业、永安、新地中央、万福、幸福万家、U房、龙岐等42家房地产中介机构及其上下游关联企业。
央广网援引深圳市监委工作人员的话表示,在对合时代的检查中发现,该P2P网贷平台自10月以来发布了一系列房产项目贷产品,为购房者提供购房资金,借款资金比例超过房款50%,年利率高达15%,涉嫌构成“首付贷”,属于相关部门禁止的违规行为。市场稽查局表示将进一步核实,并根据调查结果依法移送金融主管部门处理。同时,该平台还存在涉嫌虚假宣传、保证投资收益等违反广告法的情况。
世联行方面亦对扫地僧表示:“本次检查是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对全市的42个房地产企业及中介门店做例行检查,主要是查广告、经营状况以及财务方面的一些情况。我们金融机构相关的一些材料,甚至包括公司的官网,他们都有很认真的检查过,我们现在也没查出什么东西来。”
当扫地僧询问此次检查具体内容时,对方表示:“相比此前的例行检查,此次检查更加侧重资金端,执法人员并未告知我们具体查什么,他们对企业说是要查经营状况,而经营状况包含的范围其实很广。我们把相应的经营材料都拿出来接受检查了,检查结果以监察部门官方的报道和结论为主。”
合时代否认涉及“首付贷”,一个月地产资产标的高达66个
合时代官网显示,平台共有房产项目贷、房产抵押贷、企业经营贷、珠宝贷以及新手专享标等多种标的,前三种标的的借款金额都很高,一般在2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据扫地僧统计,合时代官网发布的关于房产方面的标的,多为房产项目贷和房产抵押贷,从今年10月1日至今共发布相关标的高达66个,且其中多个项目总借款金额在千万元以上。
多个房产项目贷标的的介绍显示:“借款人为深圳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个体经营户。其从事房地产经营多年,熟知房地产买卖规则,具有极强的市场洞悉能力,且拥有自己的经营团队,包销渠道广,业务来源丰富,营业收入客观,具有稳定的还款来源。”对借款人的描述,难免令人联想到房产中介。
图片来源:合时代官网
上图为“房产项目贷2016102005”的介绍,借款用途为收购房产,房产价值4350万元,借款人支付了435万元,也就是10%的购房定金,向平台借款2300万元结清项目剩余款项,为期6个月,年化利率14.6%。
今天下午,合时代官方网站发布公告证实接受例行检查一事,否认涉及首付贷项目,并称会积极配合:今天上午,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来到合时代进行例行检查,对房地产金融相关项目进行了询问,并与合时代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合时代积极配合检查,对于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所询问的问题如实进行了回答。合时代董事长杨竣杰表示:“合时代一直合法合规经营,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炒股,并未涉及首付贷项目。目前平台的房地产项目多为抵押贷,并无国家法律禁止的房产融资项目。”
“首付贷”楼市配资危害金融秩序,各地政府重拳出击!
首付贷等楼市配资背后隐藏的风险,已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注意。今年8月,央行等多部委曾联合发文,定性“首付贷”为违法违规金融产品。国务院也在日前发文收紧房地产金融政策,再次重点点名首付贷,严禁各类机构开展相关性质的业务。
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等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不得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不得违规开展房地产金融相关业务。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的企业应遵守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金融管理相关规定。规范互联网“众筹买房”等行为,严禁各类机构开展“首付贷”性质的业务。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不得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不得违规开展房地产金融相关业务,并严禁开展“首付贷”性质的业务。
江苏银监局官网显示,苏州银监分局10月8日向中国民生银行苏州分行开出一份行政处罚单。苏州银监分局认为,上述银行“未发现其消费炒股被借款人挪用于支付首付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10月13日,印发《山东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在P2P网络借贷业务、股权众筹业务、互联网金融广告等7个领域展开重点整治。“校园贷”“首付贷”等打着创新旗号的违规互联网金融工具成为重点整治对象。
四川省,今年4月份正式启动为期1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和跨界从事金融活动、第三方支付业务、互联网金融业务广告等领域的金融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发挥互联网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作用。
2016年或是楼市历史大顶,一线及部分二线楼市气温骤降
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指出,2016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火爆的房地产是重要贡献,但未来面临较大下行风险。中国年轻人口数量已经见顶,按照全球经验看意味着地产销量和新开工出现拐点,因而2016年的地产销量激增与人口角度的需求无关,而是金融加杠杆下的投机现象。
根据姜超提供的数据,2016年居民拼命投资买房,月均房贷接近5000亿,买房杠杆率也超过2倍、房贷/GDP已达8.6%,均接近或超过美国2007年的历史峰值,表明中国居民购房或已将杠杆用到极限,2016年或是中国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
为快速反映近期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在做好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统计的同时,对其中15个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10月上半月的房地产市场情况进行了统计。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进行解读称,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实施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后,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从房价环比涨跌幅度看,15个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房价走势趋稳。与9月比,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10月上半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指数均有所降低。
其中,深圳和成都10月上半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0.3%和0.1%;其他城市10月上半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明显回落,回落幅度在1.0至3.8个百分点之间。
从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量看,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中,多数城市10月上半月的成交量比9月下半月明显下降。其中,成交量环比下降80%-60%的城市有4个,下降60%-40%的城市有3个,下降40%-20%的城市有3个。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3469663e5ab7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