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单、惜售、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乱象随着各地楼市升温,屡屡出现……
8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房地产中介乱收费等乱象进行全面整治。随后各地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专项治理措施紧密跟进。
本市从10月1日起实施区域性住房限购,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此后已连续曝光多起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违规违法行为。
10月14日,住建部再出拳,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对9种不正当经营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看清购房陷阱 遇到见招拆招
1 特价房陷阱
每当有新楼盘开售,价格总是节节升高,然而总会有那么几套特价房吸引购房者眼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便宜的特价房,往往会略带缺陷,比如面积上做不到位、户型存在问题。购买时应该了解全面,仔细与同类的非特价房做比较,不可只看价格**就盲目冲动下单。
2 炒股误导陷阱
为了让购房者直观了解购房成本,销售人员常会帮购房者算账,罗列出多少年的几成炒股、月供金额等,以示投资买房是件轻松的事。按照开发商要求签了合同,缴了部分房款,并提交了一系列炒股申请文件后,就可以放心等待入住了吗?事实上,提供炒股的是银行而并非开发商,炒股申请能否通过、炒股额度和利率等都因人而异。如果银行不批炒股或者降低炒股发放额度,而购房者已缴部分房款,就会十分被动。因此,应在购房前最好自行提前向银行方面确认炒股资格,并在购房合同中对炒股申请得不到批准时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
3 合同违约陷阱
如愿买到了房子,能否按期交房入住就成了又一件心头大事。在签订购房合同中,不仅要明确规定违约责任的承担主体,还要设置有威慑力的违约赔款额度和具体的赔款时间,这样才能起到约束效果。
4 自行约定陷阱
买房除了准备好资金,还要经过各种摇号、抽签等碰运气。因此一旦取得购房资格,欣喜之余往往忽略了合同中的自行约定陷阱。在签订购房合同时,通常置业顾问会催促购房者抓紧时间签字,也许会说条款都不用看,也不能修改,只需要签字盖章就行。虽然购房合同是经过相关主管部门审核的统一模板,但在附件中或许会存在开发商附加的自行约定条款,而这类条款就有可能隐含出现纠纷时对购房者不利的霸王条款。
5 赠送面积陷阱
“赠送面积”是开发商利用消费心理,吸引购房者出手的一种宣传手段。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充分了解“赠送面积”的来源、开发商对此是否有赠送的权利等,并且要求开发商把赠送部分在合同中进行明确。一旦权利受到侵害时,才能有充分依据得到法律的支持保护。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392b7ac6b884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