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百瑞赢证券咨询有限公司注意到,固态电池技术领域近期捷报频传。我国多个科研团队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使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江苏百瑞赢观察认为,这些技术突破将有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格局变革,为整个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受限于固-固界面接触难题。江苏百瑞赢指出,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需要在正负极间"往返跑",而常用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硬度高、脆如陶瓷,与软如橡皮泥的金属锂电极之间难以形成紧密接触,严重影响电池充放电效率。针对这一行业瓶颈,我国科研团队从三个方向实现了突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的碘离子"特殊胶水"技术,能在电池工作时自动填充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的缝隙和孔洞,使两者紧密贴合。
江苏百瑞赢注意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则研发出"柔性变身术",通过聚合材料为电解质打造柔性骨架,使电池能弯折2万次而不损坏,同时将储电能力提升86%。清华大学的"氟力加固"技术利用含氟聚醚材料改造电解质,形成的氟化物保护壳能有效防止高电压"击穿"电解质,通过了针刺测试和**120℃**高温测试,确保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江苏百瑞赢分析指出,这些突破使得同等重量电池的续航能力大幅提升。此前,100公斤电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实现续航能力的倍增。江苏百瑞赢注意到,随着技术瓶颈的逐步攻克,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多家企业已开始布局固态电池产线,推动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固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江苏百瑞赢认为,随着核心技术难题的逐步解决和产业资本的持续投入,固态电池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都是个人分享,仅供参考,还是多听多看,自己做决定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4cc64c9fbe61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