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独角兽股这一话题讨论在行业内越演越烈,各方在应对独角兽股上市方面也做好了充分准备。那本文中,小编总结各家关于独角兽股的讨论具体内容,希望能对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2月28日下午,监管层对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在内的四个行业若有“独角兽”,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
监管层拟对“独角兽”企业上市开“绿灯”,利好哪些PE机构?这将对国内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又是否会带来新一波“独角兽”企业的资产泡沫?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市场各方对独角兽企业持什么态度,以及具体做出哪些新的制度安排还有待观察,但应该会有个市场自动调整和磨合的过程,大方向是利好“独角兽”企业上市的。
给“独角兽”企业IPO“亮绿灯”早有先兆
事实上,监管拟对“独角兽”企业IPO开“绿色通道”早有先兆,包括年初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在调研中关村时指出“要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监管层在春节前后在全国多地密集调研新经济企业,还有今年2月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率领团队视察深圳科技类公司等等的一系列动作,都被市场人士解读为监管层开始以实际行动推动资本市场拥抱新经济。
而近期富士康IPO的案例或许就是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打响“第一枪”。2月1日,富士康上报招股书,2月9日招股书申报稿和反馈意见同时披露,2月22日招股书预披露更新。从招股书预披露到预披露更新,一般时间间隔7-8个月,但富士康仅在2周内完成。有投行人士预计,富士康可能3月份就可以拿到IPO批文。
2月9日深交所发布的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0年)中也提到,聚焦标杆重点,强化对“独角兽”等新兴行业企业服务,着力吸引一批优质企业进入深交所。
此外,近期新华社还发文称“中国资本市场的BATJ梦该圆了!”,其中提到“没有了源源不断涌现优质企业的根基,资本市场就是无源之水;跟不上创新经济发展的步伐,资本市场就难有大的发展。能否抓住当前的机遇,不仅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更关系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上述种种迹象表明,监管层在2018年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拥抱新经济的决心非常明朗。
“实际上中国资本市场的调整节奏没有实体经济调整得快,当然实体经济的调整到位需要有个过程,资本市场才能跟进,现在看来是时候了。”前海梧桐并购基金董事长谢闻栗认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以传统行业为多,许多企业的业绩增长非常有限,要使A股更具有投资价值,就必须注入新经济的血液,才能大大提升A股的投资价值。
两个问题有待突破
实际上国内资本市场酝酿让曾经远走海外新经济企业和龙头国有企业回国已经长达十年,这些年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并没有享受到国内新经济企业的成长红利,加上国内BAT等几大巨头企业以及他们投资的企业纷纷境外上市,对国内资本市场来说是一种损失。去年的海外上市潮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让监管层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要把好企业留在国内,因此此次改革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破冰。
尽管大方向是好的,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存在的两个可能制约的问题不容忽视。其一是,在目前IPO审核的体系下,盈利是IPO最主要的先决条件,但是不少新经济企业仍未达到上市的财务指标要求,有关盈利的要求变成为这次改革的关键之一。
如果要让这些独角兽企业突破盈利指标上市,可能要修改上位法,参考新三板或者香港对新经济企业的要求,允许暂时没有盈利,或者出台相关的补充条款,但这需要很大的改革力度。
此外,一些企业在创始之初就已经搭建好VIE架构,或者已经赴海外上市后没有拆除VIE架构,就目前的IPO审核标准来看,VIE架构是企业在境内上市的直接障碍。“企业搭建VIE架构主要是受限于外商投资管理,企业在不拆除的情况下上市是不合法的,且与外商投资管理的规定产生冲突,这也需要有所突破。”上述人士表示。
同业人员认为,要突破法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且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发审可以采用类似此次富士康特事特办加速审核的方式,让部分独角兽企业上市。“如果能够采用这种方式上市的,或许已经不仅仅是独角兽企业,而是高新技术产业里的巨无霸企业和领军企业了,监管层可能也有一个名单。”
独角兽将给国内资本市场带来产业带动效应
谢闻栗指出,目前行业内达成共识的独角兽定义是:诞生十年内未上市、市值在10亿美元以上。“我们会投资年轻的潜在的独角兽企业,不在乎他目前能否上市,而是一定要有成长空间和潜在价值,相信符合这两个指标,也会有不错的回报。”
A股市场表现出对新经济企业的偏好,一定程度上会吸引大量的PE机构扎堆投资此类企业,因此,谢闻栗也提出一点担忧:“中国的资金量太大,担心会因为政策的因素从而推高了潜在独角兽企业的价格,导致独角兽投资的泡沫,建议从监管到业内都要冷静和理性看待这个变化。”
但总体来说,这项改革若真能落实,大方向来说对A股市场的发展有长期的利好。“对于真正踏实有干货的企业来说是利好,独角兽的进驻能提升市场对这个行业的风险偏好和估值水平,但是对于只是炒题材、搞概念、圈钱的企业来说就是利空,因为巨头来了,投资者更能看清楚价值在哪里,这些公司的估值会受到一定影响。”上述券商人士认为,长期来看,代表中国新经济方向的独角兽进驻A股市场会产生很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围绕独角兽企业上下游的相关企业也会受到利好影响。
德勤与投中信息发布的《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共有98家独角兽企业,比上年增加了61家;全球占比为38.9%,比上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在INSIGHTS排行榜上,2017年全球新增独角兽企业59家,中国贡献了19家,约占全球1/3、占亚洲一半以上。数量大幅增长,意味着中国创新活跃度高。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总额达到4180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估值约4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15%。
那以上这些就是小编在综合各家独角兽股给大家作出的总结,希望能对广大朋友有所帮助。关于股市的更多知识,小编后续会陆续为大家带来,请大家持续关注股票投资。
相关推荐:
2018年独角兽IPO有哪些是值得关注的呢?
独角兽IPO的绿色通道开启,四行业备受宠爱
中国独角兽企业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502ef22391c1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