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个月,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再度升级。连日来,杭州、深圳、武汉相继发布房地产收紧新政。
增压 各地调控频繁升级
武汉:本地人禁买第三套 外地人买房条件更严格
14日深夜,武汉市房管局下发通知,从11月15日起,武汉市主城区正式实行升级版楼市调控政策。
通知要求:
武汉户籍居民家庭
武汉市主城区首套房申请商业房贷最低首付为30%。第二套普通商品住房最低首付比例为50%;第二套非普通商品住房,最低首付比例为70%。对在武汉市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武汉户籍居民,暂停向其出售住房。
非户籍居民
在武汉市主城区购买首套住房,应当提供自购房之日前两年(含两年)连续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证明,对补缴的社会保险及个人所得税不予认定,商业炒股最低首付比例30%。对在本市已拥有1套住房的,暂停向其出售住房。
深圳:调整住房公积金炒股首付比例
11月14日,深圳发布公积金炒股新政,调整住房公积金炒股首付比例。
具体内容:
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名下在深圳无房,使用公积金炒股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最低为30%;职工名下有1套住房的,使用公积金炒股再次购房,首付比例不低于70%。显而易见,新政防风险、去杠杆意图明显。
南京再出四项措施严格调控楼市
11月14日,南京也发布了《市房产交易中心四项措施严格落实调控新政力促南京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从宣传调控政策、加快新盘上市、加强资格审查、强化市场监管这四个方面严格落实调控新政,力促南京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杭州:限购 限贷升级
11月9日,杭州发布信息,楼市调控政策再次升级,加码限贷、限购。
限贷方面:规定使用公积金购首套房最低首付由两成上调至三成,二套房首付由五成上调至六成;
限购方面:规定除了“外地人限购一套”和“暂停购房落户”外,还增加了“外地人购房需连续缴一年社保或个税”的限制。
除了本次调控新政之外,事实上,深圳、武汉、杭州今年内已经多次出台楼市调控措施。
以杭州为例,杭州此前在9月19日重启限购。在市区限购范围内,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9月28日,杭州同步实施“暂停市区购房入户政策”、“调整住房公积金炒股政策”两项措施,并上调二套房首付比例。
调控之下 楼市已产生明显变化
今年十月以来,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内的国内多个热点城市已经密集出台了一轮调控措施。数据显示,经过调控,10月份深圳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2.25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22.1%;二手住宅成交52.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受限购和限贷政策的影响,10月杭州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回落40%。
△来源:央视财经
为何在楼市成交量下降的情况下,楼市调控政策还在全面收紧呢?杭州、武汉、深圳楼市相继开启调控模式,会成为第二波调控的开端吗?会带来哪些影响?
从上一波调控来看,虽然成交量下滑明显,但价格松动并不明显。比如杭州,10月份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0208元每平方米,环比上涨幅度仍高达4.1%。调控加码针对的是房价?
央视评论
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但经济发展不能被房地产市场绑架。从我国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看,完成今年全年的增长目标几成定局,这就使得第四季度成了深化推进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窗口期”。于是从9月底以来多地陆续推出了楼市调控政策,为楼市降温。这轮调控的主要特点是多管齐下,形成联动效应,并注重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差别。
本轮调控正视差别 立足实效
鉴于以往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在很多时候都成了新一轮价格上涨的发令枪,因此本轮调控正视差别,立足实效。各地出台的调控政策虽细节有所差别,但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从需求的角度看,主要是限制买房者的购买和炒股,集中满足自住自用的刚性需求,抑制投机性需求。从供给面上看,各地按照具体情况增加土地供应,从源头上抑制楼市过热。此外,这轮调控还加大了监管力度,着力打击交易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比如重点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捂盘惜售等不正当经营行为,以及房地产中介机构发布虚假房源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本轮调控的力度大,涉及范围广。其效果会在年末的两个月中逐渐显现。从10月份前半个月全国15个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环比数据看,所有的城市环比增速都出现了回落,这说明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取得了初步成效。
△来源:央视财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城市间的楼市“发热”程度区别不小,在供求矛盾最尖锐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调控发挥效果还要靠在执行层面上更加努力。毕竟从供给面上看,一线城市未来土地成交面积难以大幅增加,在需求上则受制于人口总量控制见效慢,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仍会见到需求缓慢上涨。同时,与一线城市楼市火热呈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去库存化任务依然严峻。
“严”字当头 保持房价稳定是必须达到的目标
当然,无论在哪个城市,调控政策的出台都并非停留在纸面上彰显决心,而是要靠实效来背书。从各地陆续推出的政策看,主要就是为了帮助楼市平稳着陆,控制恐慌情绪,防止泡沫扩大。毕竟之前热点城市房价连续狂飙,引发全社会对资产泡沫的担忧,给狂奔的房价喊立定,则是调控的首要目标。
最后,要防止的是调控政策密集公布后虽然对过热的楼市带来很大的震慑,可接下去很快就陷入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泥潭。只有珍惜来之不易的“调控窗口期”,将调控作为长期工作,才能避免这轮被早早戴上“史上最严”帽子的政策落得一个虎头蛇尾的下场。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5497471bab4d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