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饭后下楼散步,发现楼下的地产中介店铺有几名穿工作服的人拉着行李箱走出。再一看店铺前的橱窗广告,已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你们这个店不准备做了?”我问外面站着聊天的几个中介。
“当然做,怎么可能不做呢!”他们异口同声地回复我。
“那这些挂盘资料怎么一个都没有了?”我问。
“要更换新的,刚换下来。”一个中介说道。
“我们一般两周左右就换一次,根据市场最新价更换橱窗价格。”另一个中介说。
“那这些人为啥走了?”我又问。
一个中介把我拉到一边,压低声音说:“是公司不要他们了。”
“为啥不要?裁员?”
“不是,他们有案底,公司不敢要了。”
呵呵,我看着拉行李箱的那些人,有男有女,穿着统一的工作服,这个理由显然不够充分。
“你是这楼上的业主吧,你的房子要不要挂牌卖?”中介问我。
“现在想卖应该也卖不出去了吧?”我说。
“想卖就现在赶紧挂盘。政策刚出,只要价格够笋,还是有人会出手的。等到市场冷冻了,就不好说了。”他答。
“政策这么严,你们工作不好做吧?”我又问。
“哈哈,不会。”他夸张地大笑两声,“要是靠卖二手房,我们早就饿死了。现在主要卖周边城市的一手房,像东莞、惠州、中山这些地方的一手房源我们都有。”
“现在深圳、东莞这些地方限购,钱还是要有出口的,邻深的房子更好卖了,中山今年就涨了不少。”他补充道。
又聊了一会,他一方面对工作继续有信心,但同时也透露,他们这个门店已经很久没有成交过深圳的二手房了,一个店里十几个人,压力还是蛮大的。“现在一个月我们店顶多能成交一两套,哪像去年,随便一个月都能成交十几二十套。这市场,怕是一两年好不了。”
楼市调控众生相:中介懵了,买家悔了
一
朋友A最近遇上烦心事了。
国庆前,她刚刚一买一卖,卖小房买大房。
生二胎后,小两房不够住了,她一直都有换房的打算,从去年开始看房,一路看一路涨,整个一部心酸史。
好不容易盼来了325新政,可以比较从容地挑房子了。她把自家的小房子挂出去,自己也到处开始找房子。挑挑拣拣到8、9月份的时候,已经明显感觉到市场有回暖的迹象了。她家的房子看房的人不少,最终被一对工作不久的小夫妻买下。
签完卖房合同,她也火速签下另一套89平小四房的买房合同。
10月4日,深圳出台史上最严限购限贷政策,她当场呆掉了。
亏了。这是她的第一感受,毕竟这一买一卖中,她要多付出近两百万,万一房价下跌,损失不小。
卖的小房,她已经收完全款,对方没什么好说。
买的大房,她只交了24万定金,未做资金监管。
要不要毁约?大不了24万不要了,万一房价跌个10%可就是50万~60万啊。
当她小心翼翼地向卖家提出这个要求时,对方勃然大怒:你敢毁约我就去告你!到时你要赔我一百多万!到时你征信有问题,以后都贷不了款!
“也不怪卖家,因为签了卖房合同后,卖家也在别处签了买房合同。”A说。
以深圳今时今日之房价,一步到位的买房者少。一般是首次置业的小两口接手小房子,小房子的主人去买大房,大房子的人再去买学位或改善性住房……一环套一环,前面环节如果出问题,后面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今天,A告诉我,可能过两天会去签了,毕竟交了24万,以后还是未知数。
“其实我想通了,如果政策前不卖出小房,现在再来置换估计要很久才能实现了,所以,接受下跌10%,和住新家的幸福感相比,24万不算什么了。”
二
朋友B又一次踩准了节奏。
他在9月份以低于市场价10多万元卖出了其中一套房子。
他在去年330新政的第二天冲到售楼部,买了一套大的学位房,目前接近翻倍。去年年底又买入一套西乡的房子,也涨了30%左右。
但是今年,他有非常强烈的降杠杆的意愿。他想把手上的一套高价位房子卖掉,再去偏一点的地方买便宜的,这样压力会小一点。
这一计划正顺利进行中,4月份挂出的房子,最终在9月份卖出。然后开始去光明、石岩一带寻找合适的新房。
他们夫妻俩收入不高,但几年下来,买了三套房子,靠的就是高杠杆,首付贷信用贷抵押贷什么的,都用上了。
“很幸运,前几年赌对了。但现在不想赌了。太累了,想慢慢降低杠杆,享受生活。”他说。
“你逃顶了,心情是不是很爽?”我问他。
“一般,提高了我入市门槛。没有提高首付门槛那是挺高兴的。”他答。
“你又不缺首付。”我说。
“不缺首付也不想首付这么高,要真离婚还要五成,不然七成,真无聊。”他说。
“准备啥时候再买?”我问。
“现在新房肯定都会推迟开盘。最迟到明年年中就是最好的时机。不过还要看是否还有更严厉的措施。”他答。
“我预计这次会调整10%~15%。希望我可以捡到调20%的笋盘。”最后他说。
三
其实我一直都很想写C的故事。
认识C是在一个深圳地产名人组建的置业群里,500人的群大家每天热烈讨论房产信息、炒房心得。
聊得火热的时候,C有时会突然冒出一句:群里有做企业的吗?今年情况怎么样?
大家都笑了:在深圳明明可以买房致富,何苦去傻傻创业?
C解释说,做企业可以解决就业,国家的富强还是要靠实业振兴。
当时听了,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C在 2002年来深圳,2008年听了某专家的言论“逃离北上广”而转去惠州创业,在惠州有10套房。
今年8月,他在群里问:手上有点闲钱,不知是投入实业还是应该买房?
我和他聊了起来。他跟我说了一堆做实业的苦,然后告诉我,现在他的主要精力是在研究楼市,企业只是在维持。
“你忘了当初说过要实业报国了吗?”我很吃惊。
“实业再做下去就得破产了,身边太多企业家举步维艰,有的已经把房子车子做了抵押。这个时代对企业家最不公平。如果真的降税等利好消息来了,实业才有希望。”他说。
“那你的公司怎么办?”我问他。
“能维持就继续做下去,毕竟有感情。但主要精力会放在房产上,毕竟我要赚钱养家。”他说。
这听上去真的很黑色幽默:实业做得那么辛苦,只是为了感情;而赚钱养家要靠炒房。
“我在惠州的10套房,还抵不过深圳一套。”去年他又回到深圳,并在深圳买了一套房。
“你觉得深圳房价会下跌吗?”我问。
“需求这么大,看小学生的入学情况就明白,这么压制需求,一旦放开,井喷!”他说。
C告诉我,他现在小部分精力在公司,大部分精力在投资房地产,各种炒房群、各种论坛、数据分析,分身有术。
就在此时,发现与C相识的“置业交流群”,已悄然改成“快乐生活群”。意外的是,在这样一个炒房客居多的群里,大家竟然对严苛的楼市政策颇为欢迎,“挺好的。楼市老这么疯狂太吓人了,还是羡慕成都那样的生活。”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5bd9e82b6ab0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