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问,优先股众筹是骗局吗?在这里,小编觉得很有可能就是骗局,一般优先股的发行都会是指定投资人,而不需要广泛的投资者参与众筹,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股权众筹的骗局。
优先股众筹是骗局吗?
骗局一:保本保收益?股权债权分不清楚
股权投资风险太高,如果有平台承诺“保本”、“无风险”,甚至“保证最低收益”就会让人感觉放心不少,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宣传“保本保收益”的股权众筹平台,本质就是个网贷P2P平台。
聚募说:
作为投资人必须辨别股权和债权的区别,股权的本质是收益风险共同承担的性质,分享美好未来,也必须承担最坏结果。而债权投资人只能获得约定的收益,即便投资标的获得超额的收益也与投资人无关。
高风险高收益是投资中永远守恒的定律。如果投资者无法承担本金沉没的股票风险,建议进行风险更低的债权投资、银行理财等投资渠道。
骗局二:私募拆分不是福利是陷阱
有些股权众筹平台上会出现类似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乐视体育之类的明星项目,并告知是通过内部渠道认购的私募股权:“现在给平台用户发福利了只要998,你也能做阿里、京东、乐视的股东,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聚募说:
此类业务涉及三方面违规事项:一是通过拆分转让收益权,突破私募产品100万的投资门槛要求,并向非合格投资者开展私募业务。二是通过拆分转让收益权,将私募产品转让给数量不定的个人投资者,导致单只私募产品投资者数量超过200个。三是违反证监会关于通过证券交易所等证监会认可的交易平台,转让证券公司及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份额的规定。
作为投资人可以不在意平台是否违规,但至少要关注自己的权益,投资前必须先考虑一个问题——平台冒着巨大的违规风险推出这样的项目究竟图什么呢?一般出于盈利目的都就会在投资标的的价格(估值)上做文章。而且,平台如果因为违规被查封,投资人的钱可就追讨无门了。
骗局三:众筹为新三板定增, 背后风险谁知道?
火热的新三板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但囿于500万的准入门槛,很多投资者只能望洋兴叹。不过,在股权众筹股票市场出现了变通之策……不少众筹平台推出了新三板定增的股权项目,起投额只有10万,门槛大大降低,让更多吃瓜群众也有了入场的机会。
聚募说:
但投资人必须牢记——新三板是高风险项目,限制新三板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是国家防范风险的措施。以众筹的方式去拆分投资金额方法,是规避风险的一种行为。但目前尚且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股权众筹“公开、小额、大众”的指导要求,聚募一直以来服务初创企业,将众筹对象限定在早期创业项目的第一次融资,并通过资源对接和深度孵化,放大众筹投资人的聚集效应,帮助早期创业者拿到后续的融资。
除了这些非常致命的硬伤,在挑选股权众筹平台的时候投资人还有那些需要注意的呢?
1、关注投后管理能力
一次股权投资的成功并不在于众筹的完成,而在于投资的退出(投资人获取投资回报)。在股权众筹刚刚兴起的2014年,众多平台将卖点放在项目的众筹成功是当时的无奈之举,但如果在2017年,众筹平台还在大肆宣传其融资能力而非投后管理能力,就有些微妙了。
股票投资者要重点关注平台的过往投资项目,有哪些拿到了下轮融资,分红型的投资项目分红情况如何,尚未盈利的项目目前发展势头如何?从这些信息中多少可以看出一些猫腻,哪些闭口不言的平台就尤其需要警惕了。
2、警惕虚假宣传
股权众筹平台如果没有底线,那么能够使出的宣传手段一定是五花八门的,无法一一举例,但是随着这几年股权众筹行业的不断被投资人所接受,投资人们也逐渐掌握起一套侦查手段。在这方面,投资人需要谨慎对待核心问题,如公司的注册情况、股权结构、团队实力、运营数据等,而一些具体描述,比如说“创始人跟某大佬很熟”、“某机构已经确定会投下一轮”、“某个明星创业者即将加入团队”。因为难易查证,不要因此而做出投资与否的决定。
关于优先股众筹是骗局吗?的介绍就到这,目前中国优先股的发行只有大部分银行股和实力强劲的老牌上市公司发行了优先股,非上市发行优先股的例子很少,谨慎投资哦,更多股市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爱提网。
相关推荐:
coco债和优先股的区别是什么?
可转换优先股的特点有哪些?
什么叫优先股概念?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670336e054f0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