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将出现历史大顶?经济学家表示存在五大误区

佚名
佚名 2016-10-13 22:41:55
来源:爱提网


近日,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有观点认为房价将出现历史大顶。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房价见顶论存在五大误区,中国房地产不存在系统性泡沫,尤其是一线城市,高房价本质是特大城市化倾向和严控特大城市规模之间的矛盾,在城镇化政策根本改变前,价格扭曲将长期存在。


邓海清指出,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进入老龄化时期,城镇化接近尾声,货币超发、加杠杆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因此房价上涨不可持续。

但这存在五大误区。第一,房地产不能只看需求不看供给。事实上,供给是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之一,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北京和上海低供给、高房价,重庆则是高供给、低房价。

第二,决定房地产刚性需求的并不是人口流动,而是购买力流动。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动增速下降,是政府政策和高房价阻止中低收入阶层人口流入,只要买得起房的人口数量增加,一线城市刚性需求就在增加。

第三,多数国家老龄化与房地产价格基本没有关系。从全球数据来看,美国、英国、德国在老龄化过程中,房价均呈现长期上涨趋势,“日本更有可能是一个特例”。

第四,中国城镇化难言接近尾声。2015年,中国户籍城镇化率不足4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 56%,“以国际经验的70%计算,中国还有10-15年城镇化时间”。

第五,房价上涨是货币供应的原因,而非结果。数据显示,中国M2增速高于GDP+CPI增速,但邓海清表示,这是高房价导致高M2,而非高M2导致高房价。

那么中国房价是否存在泡沫呢?邓海清进一步分析道,处于限购中的一线城市炒房可能性不大,加杠杆买房最多算是刚需的提前释放;长期供给过剩的三四线城市炒房可能也不大,去库存周期在两三年以上;真正可能存在炒房的是所谓二线城市,但限购和扩大土地供给可能会导致其房价大跌。

因此,邓海清认为,中国房地产不存在系统性泡沫,尤其是一线城市,高房价本质是“产业集聚、资源集聚导致的特大城市化需求”与“严控特大城市规模”之间的矛盾。

而在政府城镇化政策根本改变前,一线城市的价格扭曲将长期存在。邓海清提到,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放弃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但可能性极小;二是只控制人口规模,不控制或少控制土地规模,并加快引导特大城市人口向周边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