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的股票为什么大跌?解禁股是指限售股过了限售的承诺期限,但是还是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的股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股票解禁后会大跌,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解禁的股票为什么大跌。
解禁的股票为什么大跌?
上周,上海银行(15.17 +0.40%,诊股)、徕木股份(19.18 +0.74%,诊股)、印记传媒等多家公司在解禁前后大跌,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于解禁股的担忧。
11月16日,上海银行巨额限售股解禁,导致股价开盘一字跌停至15.41元,跌破每股净资产15.91元,同时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最低价和首个跌停。11月15日,上海银行发公告称,本次上市流通的为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共计29.26亿股,涉及3.46万名股东。按照当日收盘价计算,该部分解禁股市值超过500亿元。在此次巨量限售股解禁之前,上海银行的流通股只有7.8亿股。
11月17日,徕木股份低开低走,午后被封死跌停,而当日恰好是公司巨额限售股流通的日子。公司此前公告称,17日将有5294.76万股的首发限售股流通,涉及股东合计36名,而公司此前流通股仅3009万股,此次解禁股数使得流通股骤增1.76倍。当日大跌的印记传媒、步长制药(54.47 -0.35%,诊股)、福达股份(8.55 +0.23%,诊股)的巨额限售股也将在本月下旬陆续解禁。
事实上,在此之前,无锡银行(8.09 -1.46%,诊股)、第一创业(9.60 -0.21%,诊股)均在首发限售股解禁之日上演过跌停。今年9月25日是无锡银行6.07亿首发限售股解禁,当日无锡银行即跌停。此外,5月11日第一创业9.8亿股解禁股上市,使得该股在解禁后连续3个跌停。
一般来说,解禁市值越大、解禁股份占解禁前流通股比例越高、估值相对高的股票,其股价面临限售股解禁的压力也越大。当日,限售股解禁并不一定引发股价大跌,如蓝盾股份(9.77 +1.14%,诊股)、禾丰牧业(8.90 -2.31%,诊股)、浩丰科技(10.95 +1.20%,诊股)、东易日盛(22.00 +2.18%,诊股)、明家联合(8.33 +4.00%,诊股)等公司在限售股解禁当日股价反而出现了涨停。
A股将在12月面临解禁高峰。Wind数据显示,12月份解禁规模总量为3066亿元,单月较11月环比上升22.6%,为年内次新高。
根据同花顺(51.50 +3.04%,诊股)数据统计,从目前到年末,两市还有近300家限售股将解禁。从解禁市值来看,国信证券(12.16 -1.78%,诊股)、同仁堂(32.39 +0.34%,诊股)、华安证券(7.98 -0.87%,诊股)、三环集团(20.16 +0.35%,诊股)、步长制药、北部湾港(10.63 -0.19%,诊股)、海南矿业(9.59 -1.13%,诊股)、上海莱士(19.78 +0.05%,诊股)、韵达股份(40.21 +1.08%,诊股)、宇通客车(23.78 -0.04%,诊股)的解禁市值位居前十名,解禁市值均超过70亿元。
从解禁股占比来看,从目前到年末,两市有58只个股解禁股本超过解禁前的流通股本,其中永吉股份(20.17 +0.40%,诊股)、北部湾港、步长制药、印纪传媒(13.02 +0.15%,诊股)、福达股份、吴江银行(8.59 -2.72%,诊股)、裕同科技(62.77 -1.31%,诊股)等个股解禁股本是解禁前的流通股的两倍多,解禁比例较高。
对于解禁股,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相比IPO原始股东,定增股解禁后减持的动力相对更强,尤其是参与定增的机构获利较多的时候;此外首发限售股解禁的民营股东、创投股东相较国企股东减持动力更足,投资者应尽量回避解禁规模和解禁比例较大的高估值个股。
关于解禁的股票为什么大跌?的介绍就到这里了,由于这种股票的风险比较大,所以专家指出,对于这种股票还是谨慎为好,更多关于解禁股的内容欢迎关注爱提网,感谢大家的支持。
相关推荐:
白马股频现大宗交易,股价涨幅能否延续
2017年跌幅最大的股票排名
尔康制药股价大幅下跌5.22%,创历史新低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755779a7605d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