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机构探路公证模式——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S先生
S先生 2025-08-28 15:13:45
来源:爱提网
随着“助贷新规”即将全面实施,传统“双融担”模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助贷行业迎来深度洗牌。在合规转型的关键时期,部分机构正从备受监管关注的“24%+权益”模式,转向更新兴的“24%+公证”玩法,以租机、车贷平台为试验田,试图在利率红线外另辟蹊径。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记者调查发现,多家租机平台在租金外捆绑公证费、碎屏险等附加费用,推高用户实际成本。业内人士指出,此类公证多用“赋强公证”,以规避传统诉讼的高成本、低效率,但消费金融领域因违约率不均,已有机构试水“组合公证”,通过提存保证金、证据链存证等方式平衡成本。

然而,新模式仍面临三大挑战:司法系统对小额高频案件的承载能力、用户对隐性费用的投诉激增,以及机构在利润压缩下的改造动力不足。距离新规实施仅剩两个月,业内普遍预期监管不会对“24%+权益”模式“一刀切”,但如何在不触碰红线的前提下重构商业模式,已成为助贷行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命题。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4月3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助贷新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

这一规定实质上将助贷服务的年化利率上限锁定在24%以内,原本市场中流行的“双融担”模式已不再奏效。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新规将于10月1日起施行,但合规转型过程并不顺利。此前,业内多将“24%+权益”模式作为重点转型方向。但近期监管针对会员权益问题集中调研消费金融机构,部分区域下发的助贷征求意见稿中称“严禁通过‘会员权益’‘增值权益’等方式变相提高利率”。

在此背景下,第一财经调查发现,多家中小机构正转向“24%+公证”的新模式,其中以租机平台表现最为突出。这类机构中,有部分借租赁名义实际变相为客户提供高成本资金。(详见《租赁套现从手机蔓延到黄金:中介"一条龙"服务,年化利率高达近100%》)

在深圳从事机械工作的王明(化名)告诉记者,他今年5月10日在一家手机租赁平台上租赁了一台苹果iPhone16pro max,需要分14期给付租金,该平台引导他在另一回收平台上卖手机套取现金。

但不久后他发现,该平台除租金外,实际还捆绑了碎屏险、公证费,变相抬高了成本。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款手机官方价格为8999元,但14期总共需要给付的资金为1.332万元,此外需要500元的碎屏险、496元的公证费,合计金额达到1.4316万元。这意味着他多付出了约5317元的成本。

与王明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记者看到,有多名消费者反馈,在使用小浪租机、科神租机、智博优车、元盛易租等平台时被加收了公证费用,金额基本在200~500元区间。

一名助贷机构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这种模式中收取的公证费用通常用于赋强公证。所谓“赋强公证”,是指对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在普通的借贷违约场景下,通过起诉收回款项的时间长、成本高,因此资金方和助贷机构需要“预收”更多的收益以覆盖风险成本。而通过赋强公证,债权人可以跳过“立案”“审判”流程,以公证方式获得执行依据,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近期在车贷和租机平台上,赋强公证的效果较好,违约后可以快速强制执行,回款率能达到60%。”上述人士表示,做赋强公证的单笔成本可能不超过100元。

标签: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