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房价暴涨的危害:有人为买房离婚 有人为买不起房离婚

佚名
佚名 2017-01-11 17:28:17
来源:爱提网


有一部分人为了买房子假离婚,也有一部分人为了买房子真离婚,假离婚的那部分人会如愿以偿的买到心仪的房子,而真离婚的那部分人却一直为想要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烦恼。
幸福家庭因买不起房闹离婚
近,小编的一个朋友一直在闹离婚,虽然夫妻生活中有诸多不满,但都不是离婚的,离婚的重要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据小编的朋友说,他们夫妻已经结婚12年了,现在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今年11岁,儿子今年6岁,在外人眼里他们是比较幸福的一家人,然而他们夫妻之间内部矛盾却被和谐的外表所掩盖。
随着无锡房价的不断上涨,首套房首付比例的提升,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的升级。
他们夫妻之间大的心病就是没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现在一家四口人租住在一个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简易房里,房间里没有套间,平行放置的两张床中间仅隔了一个床单,平时做什么事情都不太方便,随着他们大女儿的逐渐长大,就愈发的不方便了。
他们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夫妻两人都是做体力工作,两个人的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大概7000元左右,除去开支,每年也能存下不少钱,可是,生活就是有诸多的不如意,近几年,他们家庭状况百出,生病、动手术、孩子上学等……慢慢的掏空了这个幸福家庭的积蓄,但是他们还是继续努力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攒钱在无锡买一套房子。
房价上涨成为他们婚姻破裂的起因
2016年年初的时候,他们大概攒够了一套便宜住房的首付钱,由于她老公的想法是多攒些钱,多付些首付,少些负担,就推迟了购房计划,然而千算万算,没有想到无锡的房价会上涨,而且会上涨的那么厉害。
比如,他们当时想购买锡山区一套60万的住房,以当时20%的首套房首付,他们只需要付12万就足够了,然而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60万的住房已经上涨至100万,按照20%的首套房首付需要支付20万元,而且炒股、月供都增加了不少,这让以打工为主的他们难以承受。
后来,他们继续在无锡寻找低价位楼盘,所谓一份价钱一分货,低价位楼盘要么地理位置不好、要么房屋质量一般、要么就是没有学区,总之有诸多的不满意,后来考虑到孩子要上学,总归要找一个落脚的地方,于是他们顶住房价上涨的压力,决定在惠山区买一套70万左右的,他们为此准备了15万元的首付款。
屋漏偏逢连夜雨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无锡限购了,本身限购对于他们在无锡购买首套房并没有限制,但是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却提升至了30%,意思就是说他们想要买那套70万元的,需要准备21万元,比之前多出6万元,这对于东拼西凑出15万元的他们,实在想不出办法拿多出的6万元怎么办,于是,他们的买房计划再次泡汤。
没有买到房子,他们开始相互埋怨、相互冷战,逐渐升级为家庭暴力冲突,因为家庭的不和谐,男方、女方都是经常早出晚归,有时男女双方都喝到酩酊大醉才回家,一时之间孩子也没人照顾,邻居间甚至有传出他们各自在外面都有人的闲言碎语,于是,夫妻之间产生了怀疑,丈夫怀疑妻子在外面有男人,妻子怀疑丈夫在外面有女人。夫妻之间的感情一旦破裂,就等于覆水难收,所以就闹到了离婚的地步。
房价真是高出了一部分人的承受能力
对于房价不断的上涨,有一部分人是乐观其成的,但是这部分人往往忽略了刚需族和真正需要买房子的底层收入者。
房价的上涨,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但是所有人的工资收入参差不齐,相差甚远。房价上涨对于有钱人来说,就像掉了几毛钱,一点都不心疼,有时候他们甚至把房价的上涨作为一种投资机会,促使房价不断再上涨,而对于没钱人和底层收入者来说,房价上涨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就会大大降低。
毋庸讳言,疯涨的房价已严重脱离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的基本面,潜藏巨大风险。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于炒的
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对于正处敏感期的房地产市场而言,调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将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和政策预期,从而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于炒的”理性回归。
房地产行业多年畸形发展催生了畸高的房价,两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和房地产持有环节几无税负。在房地产野蛮生长的时期,投资、投机住房一度成为快速致富的捷径,投资投机性需求兴风作浪,使得住房成为少数人牟取暴利的工具,不仅造成正常的住房供需关系被扭曲,更令房地产业偏离了居住的本质属性和改善民生这一目标。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进而直接绑架了中国经济。
“宁炒一座楼、不开一家厂”的盛行,既使大量资金“脱实入虚”加剧泡沫,又进一步助长了“一夜暴富”的浮躁社会心态。
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关键在于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下一步,房地产税收、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等将是重要看点,长效机制的建立将有效防止楼市故态复萌,真正促使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