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房价走势最新消息:厦门被“点名”,是房价要跌的信号?

佚名
佚名 2016-10-07 17:48:02
来源:爱提网


这是个不平静的国庆,举国同庆之余,高层领导们也开始对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大阅兵。被点名的16个城市,除了上海派出昆山这个亲信作为代表外,其余城市悉数在国庆前后报到,而厦门也赶在最后一批正式发言。


  这是释放出房价要跌的信号么?房价永远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听说厦门出限购新政了?

  不是刚出了政策么,怎么又来?

  政府这是要搞事情啊……

  看来是要粗大事……

  然而债多不愁、政策多了不懂,新政到底说的是虾米碗糕?

  今天克而瑞的分析师特意为大家详解厦门楼市调控新政,以下内容:

  为什么这些一二线城市争先当起了“三好学生”,接连国庆加班出政策?

  最大的可能性便是他们在这次“扫黑”雷霆行动中被抓了典型,不多不少,正好是“黑名单”的45家相关企业所处的城市,而这也绝非偶然,他们都是目前楼市最火爆的一二线城市,可以说是“盛产地王的城市”,而房价也是一路高升,所以,政府从症结最严重的城市下手,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早在9月5日,厦门的限购政策便诞生了,而满月之后的新政,“长大”了不少,大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风范,打出的“组合拳”与其他城市相比,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可圈可点。

  来看看厦门政府都提出了怎么样的解决方案:

  一、进一步加大住宅用地供应

  解读:厦门土地市场长期表现出的 “饥饿营销”模式,被认为是地王潮与高房价的元凶,只有在源头上增加土地供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求失衡矛盾。新政明确了未来3年的土地供应目标,鉴于前5年土地供应紧张,新目标可有效缓解矛盾,但难以补齐缺口,且还将受城市规划调整,拆迁难度大等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

  “90/70”政策早已在近期出让的一居(第一居所)地块中 “潜规则”实行,所以只能算是“正式回归”。不管从价格还是产品,厦门都呈现出明显的“去刚需化”趋势,此举在于保护刚需,让刚需产品回归主流,对于开发商而言,高价拿地之后的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将是最难的课题。

  二、进一步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解读:“9.5新政”的升级版,144-180㎡的非普通住宅产品加入限购大家庭。2011-2015年,厦门年均成交2230套此类产品,未来改善型客户的释放难度加大,或更多通过“跳级”购买180平以上产品实现居住升级。非本市户籍的购买门槛提升,将进一步打击异地购房者炒房的现象。

  关于限购,各个城市限定范围不一,最创新的做法是深圳、南京,为打击时下盛行的假离婚买房,规定 “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限购一套房”,厦门相对传统,仍以家庭为单位,不算太严厉。

  三、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解读:认贷为主,首套房首付比例由25%提升至30%,二套房则把非普通住宅的首付比例提升至70%。此政存在一定漏洞:有过炒股记录,但购买时名下无房且已结清的购房者类型并未涉及。此类客户主要为自住换房的首改及部分投资客,限购限贷之后,一般是通过先卖房还清炒股再买。

  此前“7.15限贷新政”执行的是30%首付,比首套首贷高5个百分点。但本轮各个城市对于这类客户的界定标准不一,首付比例从25%-50%不等,40%以上首付的城市基本界定为二套房,打击投资客户的同时,不免误伤刚性换房需求。所以,未来厦门这类客户的首付比例多少,就看政府如何界定这类客户类型。

  此外,“7.15限贷新政”规定,名下有房有一笔炒股已结清的首付为30%,名下有房两笔以上炒股已结清的首付为60%,两笔炒股未结清的不予炒股,本次政策均未体现。而一般同类政策的出台具有替代性,所以“7.15限贷政策”可能已不适用,那么这些类型客户怎么办?政策出台的仓促感暴露无遗,那且等待后续政府的解说细化吧。

  公积金政策则是根据购买面积进行了细分,首次申请90平以上首付比例提高至30%,保护购买力有限的刚需购房者的意图明显。

  四、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公租房建设

  解读:首次提出了“夹心层”、“新市民”两个“民间”概念,厦门作为一个包容型的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的比重超过户籍人口,而高房价导致的住房难题是人才引进难、人才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经济的提升。

  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公租房建设,既能从根本上缓解商品住宅市场的紧张局面,也能从切实上解决购买力有限的社会群体的居住需求。不过,本次并没有具体的数字指标作为参考。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解读:“限价”公开执行,捂盘惜售等行为被打压。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现象丛生是本次大调整的导火索,中央公开的45家“黑名单”企业也不过是抓典型杀鸡儆猴罢了,并非个别的企业行为,而是早已形成默认的“行规”。厦门早已实质执行“限价”,但拿地难,房源紧张的背景下,更多房企选择捂盘惜售、哄抬房价,一再拖延入市时间,造成购房者无房可买的恐慌性购房,二手房市场也是中介的不谋而言之下,制造不对称信息,严重影响购房者权益。

  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迫在眉睫,所以,黑名单只是第一步。让价格回归合理,让老百姓有机会挑到喜欢的房子,明明白白消费的意义更加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限价”方案较为模糊,执行难度较大,毕竟房子不是简单的商品,定价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六、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力度

  解读:首次提出强化对个人住房炒股的管理,对收入和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并且严禁首付加杠杆。此举在全国并不多见,目前银行对住房炒股审核算不上严格,首付加杠杆也是司空见惯,如果真能督查到位,投资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将减少,且有效减少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对于开发商购置资金的监管和开发贷使用环节的审查,算是老调重演,大抵也说明,未来只会更严。

  七、从严土地供后监管

  解读:本次政策的最重磅内容,实现从供地到供后的监管,字字有力。首先,土地出让金需在5个工作日内付清,基本等同于开发商在拿地前必须所有资金到位,房企举牌时看的就是钱包现金的多少了。一年内动工,三年内竣工,如果是全盘规定的话,一方面对开发商有较大的资金要求,一方面结合预售规定,未来将呈现各个项目上“大盘菜”的情况。

  竞价达到一定程度需现房销售,再一次考验开发商的资本实力,现房销售的资金成本增加也会让开发商拿地更加理性,另一方面看,也将延长房源的入市时间,不利于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

  相比其他城市的带方案竞标或者配建人才房等规定,厦门此招不算特别高明,但与昆山的“一次性报价出让”由最接近均价的房企竞得,或者无锡的竞价超限,“重新挂牌或摇号”相比,还是靠谱多了。毕竟土地是神圣的,岂能游戏,而且随便都数十亿以上的大买卖。

  八、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解读:未免让人不寒而栗,媒体舆论经常被认为是房价上涨的帮凶, 互联网新媒体时期,网络言论相对自由也难免不到位,所以,房地产需要正能量,媒体也更需要作出正面的宣传和引导。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解读:联动部门之多也是破纪录的,说明,这确实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大运动,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将是史无前例的。毕竟,这不是个人的舞台,而是一拨城市的较量,各个城市争当“三好学生标兵”。相信,对于近期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的。

  关于新政的七点总结与猜测

  1、政策面缩紧,限购限贷升级,且即日执行,没有给购房者和开发商喘息的空间,那些未来得及完成买房、换房的购房者哭了,捂盘惜售、囤货居奇的开发商哭了,未来的路都更难走了。

  2、房价要降了吧?购房者最关心的话题,但,短期内开发商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动力降价跑量,毕竟去年制定的目标完成得差不多了,天有不测风云,四季度再调回原先的指标也未尝不可。

  地只会越来越难拿,能守住的货还是尽量守住。不过,尚未取得预售的项目,在政府的干预下,“合理定价”是逃不掉的,之前的跳涨房价的现象应该看不到了。与其等待降价,不如说,房价只是回归到更加合理的范围。突然为那些新晋地王们担忧,以谁为定价参考政府才能接受?

  3、政策高压下,四季度的商品住宅成交量已不再值得期待,毕竟每次政策的实施,最先改变的是购房者的预期,最先反应的都是量而不是价。

  4、高烧的土地市场或将迎来些许降温,新政之后,开发商都面临一笔更复杂的账。

  5、“一城一策”,一个接一个,有的猛烈有的温柔,但每个都生怕赶不上趟,四季度“争做2016三好学生”,进入冲刺阶段,这是主旋律。

  6、政策的周期性效果早已被开发商和购房者所熟知,政策的目的也在于稳定整体市场发展,引导购房者和开发商的理性买卖,改变由于实体经济下行,人民币贬值预期等因素造成的投资荒困局,增加投资投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让更多的资金从房地产回归到实业,让房子回归到居住的基本属性。

  7、这次缺席的上海在3月25日的时候已经出台了“沪九条”限购政策,未来是否还会出新招?福州虽然已在9月28日出台了限价等调控政策,但限购政策尚未到位,所以,福州还坐得住么?未来是否还会有更多积极分子跟风加入这次的集体阵营?
本周热议
上海泳鑫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理规划投资我们需要注意的?(二) 0
上海泳鑫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理规划投资我们需要注意的?(一) 0
上海泳鑫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理规划投资我们需要注意的?(一) 0
现货黄金一手多少钱?手续费是多少 0
现货黄金入金多少合适?低至30美元! 0
黄金做空怎么盈利?潜在风险分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