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务院发布《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看到这份文件,房企们喜大普奔,仿佛真的有一亿“接盘侠”正在路上持币待购。
是不是这样呢?
文件称: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
这意味着,如果农民希望落户在超大城市里,那是基本上不可能。
于是,他们也就只能往三四线城市转移了。
国务院文件里明确规定:落户不得以购房为条件。但为了让这一亿“农民兄弟们”进城,到广阔的三四线城市里去,政府可是花了“血本”的:保留土地,还能享受城里人同等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和教育资源,甚至还有额外发放的租房补贴。
最重要的是,政府还鼓励原有的住房公积金异地使用!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鼓励那些在超大城市、大城市里捏着一些钱但仍不够首付的“农民兄弟们”回到三四线城市买房去。
三四线城市房子涨价是否指日可待呢?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楼市冰火两重天的根本原因是——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各地城镇化水平的差异。这个根本原因不解决,单单以“人口”来轰炸三四线的库存,事实上是很难实现的。
现在,要让农民工回流到三四线城市买房,能落户、有社保、甚至买房有补贴,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工作,有一份稳定的、能负担起当地房价的收入,才最为关键。
虽然接纳落户的城市将获得政府更多的政策倾斜,更多的补贴,但产业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果产业发展缓慢,那么光靠政策“诱惑”来的人口可能暂时去掉部分库存,但未必能够支撑当地房价的稳定,同时还可能埋下一个更可怕的隐患——信贷违约风险。
在环北京、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区,得益于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可以带动周边一批中小城市的发展,房价看涨也是可期;但东北、中西部的三四线城市,没有配套的产业升级,高库存,低房价,仍是沉默的大多数。
与此同时,这一亿人的“小目标”也不是一步到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这意味着,政府并未打算一口气就把库存清空,造成短期内三四线城市房价的波动,而是计划在3至4年的时间里,稳步去库存。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a9b3773c56fe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