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6大黑马股分析

佚名
佚名 2018-10-21 23:31:51
来源:爱提网

  今天小编又准备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黑马的干货,大家对于明日市场上的个股是不是又有了一些期许呢?面对市场上这么多的个股,到底有哪些股票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下面就是关于明日市场大黑马的推荐,一起来看看吧。

  国瓷材料:内生持续,合并扩大,扣非净利大幅增长

  事件

  公司于10月17日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2018Q1-3实现营业收入12.69亿元,同比增长41.23%,归母净利3.95亿元(此前业绩预告区间3.88-4.00亿元),同比增长127.88%,扣非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63.4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35.45%,环比增长2.78%;实现归母净利1.15亿元,同比增长90.78%,环比下降44.18%;实现扣非后归母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107.88%,环比增长26.38%。

  简评

  生产规模扩大、合并范围增加,业绩持续大幅增长

  公司业绩持续大幅增长,Q3单季净利环比下降是由于Q2单季非经常性损益较高带来的较大基数导致,Q2由于收购爱尔创剩余75%股权导致公允价值增加,产生了1.14亿元的投资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Q3单季业绩环比大幅增长26.38%,前三季度扣非业绩同比增长63%。

  公司业绩持续增长,主要源于:1)陶瓷业务收入和利润的增加,尤其是MLCC配方粉,Q3季度进一步扩产至1万吨,供不应求叠加扩产致量价齐升,对公司业绩增量贡献较大;2)公司合并范围继续扩大,王子制陶(2017年6月并表)、深圳爱尔创(2018年6月并表)业绩贡献增加;公司Q3单季毛利率45.2%,同比提升9.4个百分点,环比Q2的42.9%上升2.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毛利率43.6%,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三费方面,公司Q3单季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8%、11.9%、0.7%;环比Q2单季分别下降0.4、0.6、0.1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合计下降1.1个百分点。

  MLCC配方粉:水热法支撑核心技术,行业持续景气,量价齐升势难挡

  技术方面,公司拥有核心水热法制备工艺,是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掌握此核心技术的厂家;行业方面,下游MLCC受到日韩第一阵营企业战略调整供给短缺,汽车电子、智能穿戴和智慧城市等下游应用领域不断爆发,2017年以来MLCC涨势惊人并逐步传导到MLCC配方粉领域,鉴于此,公司8月3日发布公告成立合资子公司以保障原材料供应,同时公司Q3季度扩产MLCC配方粉致1万吨,MLCC配方粉持续迎来量价齐升。

  国六标准提前实施,蜂窝陶瓷需求放量,进口替代有望加速

  公司近几年通过收购宜兴王子制陶(蜂窝陶瓷载体)、江苏天诺55%股权(沸石分子筛)、博晶科技(铈锆固溶体),结合现有高纯超细氧化铝优势,公司形成完整的尾气催化材料供应产业链,其中尤以蜂窝陶瓷载体为核心。

  6月28日,重型车国六标准落地,与此同时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国家重点区域于2019年7月1日提前实施国六标准,其中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包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据测算,重点区域机动车销量占全国销量比例约69%,国六标准带来的技术升级需求将提前放量。

  国六标准下汽油车加装GPF,柴油车转为DOC+DPF+沸石SCR+ASC,单车蜂窝陶瓷用量翻倍。蜂窝陶瓷市场目前道康宁和NGK仍占据90%市场份额,公司在完成对王子制陶的收购之后,薄壁化产品逐渐突破,未来有望加速进口替代。此外,受益于天津、河北等地“黄改绿”工程推进以及吉利等新客户开拓,王子制陶业务迎来快速发展。

  收购爱尔创,打通义齿完整产业链

  公司于2018年5月底彻底完成收购爱尔创剩余75%股权,打通氧化锆-齿科的完整产业链,氧化锆目前广泛应用于牙齿修复,相比其他齿科材料具有性能优势,随着人们收入增加、人口老龄化,氧化锆在义齿修复市场渗透率提高,国内义齿市场规模扩大,且爱尔创在高端义齿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并帮助公司切入认证门槛非常高的医疗设备领域。

  此外,氧化锆也成了手机背板原料的新宠,先前成立的蓝思国瓷将主导公司在此领域的研发推广,预计背板业务也将不断发力,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

  预计公司2018-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5.1、5.5亿,对应EPS分别为0.80、0.86元,对应PE分别为19.5X、18.1X,维持买入评级。

  马钢股份2018年三季报:产销两旺,盈利再创新高

  公司通过优化产线分工和计划排程,充分释放关键产线效能,产销保持增加。公司前三季度销售钢材1440万吨,同比上升4.42%,其中18Q3销售钢材491万吨,较同比增长13.13%,环比增长2.29%。其中Q3板材、长材和轮轴销量分别为242、244和5万吨,同比增长12.56%、13.49%、25%,较18Q2环比季度分别减少5.10%、增加11.42%、减少16.67%。

  Q3公司长材产品价格表现较优。Q3公司钢材的平均售价同比上升13.02%,环比上升3.25%,其中板材、长材和轮轴售价分别同比上升14.65%,10.59%,23.66%,环比分别上升2.75%,5.76%,1.36%。这也符合行业三季度长强板弱的格局。

  长板切换生产灵活吨钢毛利维持高位。根据我们测算,三季度单季行业螺纹、线材、中厚板、热卷、冷轧平均吨钢毛利分别环比变动+65、+95、-97、-97、-144元,同比分别变动+99、+157、+56、+43、+254元。总体上呈现长强板弱的格局。公司Q3实现吨钢毛利733元,同比上升173元,环比下降20元,也总体符合行业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产能结构长板材均衡,有一定的轧线切换能力,对比过去几个季度公司长板材价格和产销的变化有很好的趋同性。在Q3行业整体长强板弱的格局下,公司板材产销下降,而长材增长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未来有望受益江苏省钢铁产能调整。8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全省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1)加快构建沿江沿海协调发展新格局。通过兼并重组、产能置换等实施钢铁行业布局战略性调整。所有搬迁转移、产能并购或置换等钢铁冶炼项目,原则上只允许在沿海地区规划实施,到2020年初步形成沿江沿海两个钢铁产业集聚区。

  同时2020年底前,除沿海地区外钢焦联合企业实现全部外购焦(5000m3以上的特大型高炉炼钢企业可保留与之配套的2台7米以上焦炉),这也加大了钢企向沿海转移的动力。

  2)大力推动分散产能的整合。要求环太湖、沿江、沿运河等区域的落后冶炼产能退出或搬迁;徐州2018年底前关停所有独立炼铁企业,钢铁企业减少到10家以下,到2020年前,徐州市冶炼产能比2017年下降30%以上。

  徐州地区2017年粗钢产能2100万吨,30%对应630万吨的粗钢产能。马钢地处安徽省,紧靠江苏,2017年其江苏省的营业收入占比15.5%,再加上安徽、上海、浙江,其江苏省及其相邻地区的营业收入占比达74.85%。江苏省钢铁分散产能的整合以及产能向沿海转移,将优化公司在华东内陆区域的竞争环境,使得盈利维持在较高水平。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产品涵盖板带、长材、轮轴三大系列,汽车板和轮轴业务发展迅速,公司将持续受益当前行业高盈利水平,我们长期看好公司的发展,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18/2019/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8.58/75.27/78.63亿元,对应EPS0.89/0.98/1.02元,当前股价对应PE4.3/3.9/3.8倍。维持“买入”评级!

  新洋丰:业绩稳健增长 农资消费品迎行业拐点

  上市以来销量持续增长,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公司上市以来,农化市场景气下行,但是即使如此,公司磷复肥销量上市以来每年均保持增长态势,2017、2018年前三季度在整体行业景气一般的情况下,公司销量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同时受益于公司的成本优势、新型肥料不断增加优势、渠道优势,利润增速维持20%以上,2018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速达到24%,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19.24%,同比提升0.14个百分点。

  Q3季度单季公司收入增速达到35.5%,超过利润增速21.2%,我们预计主要原因是磷矿石价格上涨传导带来的磷肥价格上涨以及单质肥带动复合肥价格的上涨。

  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3.8亿元,同比降61.3%,主要原因为本期接受客户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货款的比例有所增加,同时因上游原材料及产品价格上涨,公司在此期间利用资金优势储备了较多存货,造成较多的资金占用。期间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5.0%(+0.2pct)、管理费用率2.6%(-0.8pct)、财务费用率-0.2%(-0.3pct)。

  农产品价格触底部分反弹,成本优势显著,复合肥行业或迎景气上行

  进入2018年,农产品价格触底信号明显,部分农产品价格开始反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玉米,随着“镰刀弯”区域玉米调减种植面积基本到位,叠加中国玉米现货价格倒挂美国玉米到岸完税价格,后续玉米价格持续上行可期,带动复合肥行业有望开启景气上行。

  复合肥原料端:磷肥而言随着成本端上游磷矿石持续受到环保+政策的双重影响,价格上涨后企稳,并一定程度上传导到磷肥端;公司拥有18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并具备一定比例的钾肥进口配额,充分享有成本优势,在行业逐步迎来景气上行之际,更是有望优先受益。

  渠道粘性加强,新型持续肥料推广

  自2017年起,公司加大了营销和技术推广模式的创新力度,使得渠道粘性不断提高;同时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牵手德国康朴专家,努力推广新型肥料,以满足终端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产品销量得到有效提升;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渠道推广,保障复合肥每年10%以上销量增长,同时加大新型肥料占比,毛利率稳步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双增。

  与“玛塔农业”签署框架协议,对土壤改良类产品形成有效补充

  7月18日,公司与“玛塔农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方面为公司在土壤改良类产品方面形成有效补充,完善公司现有产品套餐组合和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客户粘性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此次战略合作也是公司紧跟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回购股份实施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报告期内,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议案》,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在未来适宜时机实施股权激励。本次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回购股份价格为不超过(含)人民币10元/股。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公司回购准备工作已完成,尚未实施回购。本次回购及股权激励计划,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充分信心,同时也将进一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公司管理效率。

  预计2018-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8.5、11.0亿元,对应PE为13.2X、10.2X,维持增持评级。

  红旗连锁:业绩超预期 经营质量提升明显

  红旗连锁发布2018三季报,公司业绩同比增长88.60%

  红旗连锁发布2018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61亿元,同比增长4.72%,实现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88.60%,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172.01%。公司业绩超市场预期。我们调整公司2018-2020年EPS为0.22/0.25/0.29元,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

  主业经营质量提升明显,毛利率、存货周转率均向好

  若剔除投资收益影响,我们估算公司前三季度主业超市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2亿元,同比增长约31%,经营质量提升明显。从毛利率上看,受益于大数据分析在品类调整上的应用、直采比例提升等利好因素,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达28.97%,同比提升1.63pct。

  从费用率上看,公司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3.93%,同比略微提升0.3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33%/1.35%/0.19%,分别同比变动0.36pct/-0.01pct/-0.03pct。从存货周转角度看,受益于大数据应用、门店整合等因素,前三季度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72.5天,同比下降3.14天。

  门店生鲜化改造稳步推进,新网银行贡献显著投资收益

  2017年末公司与永辉达成战略合作,公司将借助永辉生鲜供应链对门店进行生鲜化改造,计划今年首批改造150家,我们预计将对公司门店客流与销量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前三季度参股公司新网银行贡献投资收益3584.34万元(去年同期为-2075.57万元),亦对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主业经营质量提升与投资收益的共同驱动下,公司净利率同比提升2.09pct至4.69%。

  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

  考虑到公司经营质量的改善以及新网银行的投资收益影响,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3.45/3.97亿元(前值分别为2.39/3.04/3.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38%/17.89%/15.08%。

  我们认为公司在收购门店整合效果逐步显现、数据分析应用逐见成效、生鲜业务迎来发展等多方面的共同推动下,经营效益有望继续提升。参考超市行业可比公司2018年一致预测PE均值32倍,考虑到公司业绩部分由非主业(投资收益)贡献,给予公司2018年28-30倍PE,调整目标价为6.16-6.6元,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1)生鲜业务发展不达预期;2)成都市便利店行业竞争加剧。

  恒逸石化:PTA景气助力三季度业绩高增

  PTA高景气高盈利,助力三季度业绩高增。近两年,聚酯行业进入景气周期,盈利提升也带来了新一轮投资高峰,在此过程中,PTA落后产能不断出清,库存持续消化,行业不断优化和改善。

  进入三季度,在经历了前期聚酯的持续高景气的消耗以及行业无新增供给的大背景下,叠加上游原料PX的高涨以及受汇率的影响,PTA价格进入爆发增长期,9月上旬现货价格一度攀升至9,320元/吨,刷新自2013年以来的价格新高。

  三季度PTA税后平均价差高达1,201元/吨,同比环比分别增长54.62%和73.76%。PTA的高盈利不仅使公司主营业务业绩大幅增长,单三季度投资收益便有近5.75亿元,除己内酰胺的增长外,具备较多PTA产能的海南逸盛等也为公司贡献了较多收益。

  负债率有所上升,财务费用增长较快。随着公司发展速度的加快和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35%,环比上半年上升6.89个百分点。

  融资规模扩大同时也带来利息支出的增加,叠加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的增加,公司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同比增长72.49%。不过随着公司国开行贷款的到位,其短期高成本债务有望持续缩减。

  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顺利推进,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截至2018年9月28日,公司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已累计买入股票约0.2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1.05%,成交金额约为3.95亿元。炼化项目目前正在顺利推进,预计2019年建成投产后有望为公司带来质的飞跃以及业绩的大幅增长。

  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1分别为1.30、1.97和2.34元,对应10月15日股价的PE分别为11.77倍、7.75倍和6.53倍,维持“买入”评级。

  济川药业:半年报业绩亮眼 核心品种持续增长

  投资概要

  公司半年报业绩增长显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36%,归母净利润增长44.81%。全年业绩增长确定性强,我们调高2018/19年每股净收益预测2.11元/2.97元。由于近期市场波动,调低目标市盈率至20倍,6个月目标价42.2元,建议短期谨慎操作,逢低收集。(现价截至10月12日)

  公司概况

  半年报业绩增长亮眼。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36%,归母净利润8.42亿元,扣非净利润8.2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44.81%、51.22%,利润增速明显主要是因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同期增长43.72%,主要是由于销售规模扩大、资金回笼增加所致。

  核心品种受众广泛,持续增长。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独 家剂型,临床上主要用于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疖肿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独 家品种,主治小儿风热感冒。

  2018年,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被江苏省中医药局发布的《江苏省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列为防治流感推荐用药;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疾控中心和中医药学会共同发布的2018年版《广东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专家共识》将其列为手足口病诊疗推荐用药。

  由于两种产品的独 家特性,加上在医院端和OTC药店均可以销售,预计未来增长动力将持续强劲。

  行销管道优势明显。公司以专业化学术推广为主、渠道分销为辅,成立了专业化的学术推广部门,行销办事机构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拥有超过3,000人的行销团队。

  公司目前销售终端包括医院、OTC药店、基层医疗机构等。在OTC零售终端,公司成立OTC管理团队,针对性地开展终端动销,实施OTC品种的陈列、宣传和推广活动。

  研发工作持续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他达拉非片的BE试验。截止至上半年,公司药品在研专案中获得临床试验批件17项,进入BE试验1项,完成BE试验2项,申报生产16项。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二次开发项目,为后续产品的品质控制提供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5项专利(包括:一种蒲地蓝抗菌止痒沐浴露及其制备方法、泊沙康唑口服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西他沙星的合成方法、一种西他沙星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及一种中药复方及其在制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估值和风险

  我们目标价为42.2元人民币。行业绩优龙头,股市波动,建议逢低收集。公司2017年、2018年上半年业绩增长强劲,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

  鉴于上半年的强劲增长,我们调高2018-19年的每股收益预测至2.11元/2.97元,基于20倍目标市盈率,6个月目标价42.2元。风险包括:销售增长不及预期;大股东减持;行业政策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10月22日大黑马股分析内容的分析,希望看完本文之后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之后的投资过程中可以及时获取有用信息,但本文所述的内容并不构成实际的投资意见,所以大家在投资中要格外注意。更多黑马股分析的内容请关注爱提网。

  推荐阅读

  2018年10月19日6大黑马股分析

  2018年10月18日6大黑马股分析

  2018年10月17日6大黑马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