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风险有很多,包括了在股市交易里的一些列过程中的风险,其中股市的流动性风险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很多人对此也有很多分析报告,下面和小编看看流动性风险分为几种?
流动性风险分为几种?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由于将资产变成现金方面的潜在困难而造成的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一种股票在不作出大的价格让步的情况下卖出的困难越大,则拥有该种股票的流动性风险程度越大。
在流通市场上交易的各种股票当中,流动性风险差异很大,有些股票极易脱手,市场可在与前一交易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吸收大批量的该种股票交易。如万科等大蓝筹股票,每天成交成千上万手,表现出极大的流动性,这类股票,投资者可轻而易举地卖出,在价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动。
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资者急着要将它们变现时,很难脱手,除非忍痛贱卖,在价格上作出很大牺牲。当投资者打算在一个没有什么买主的市场上将一种股票变现时,就会掉进流动性陷井。
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可以将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分为市场参与者因素,与市场微观结构有关的因素、与市场交易品种有关的因素三大类。
一、市场参与者因素
1、投资者情绪
传统数学建模然后进行实证检验的方法,往往与现实的情况有较大的差距。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市场流动性与交易者的行为密切相关,市场流动性的变化与市场参与者对市场未来的预期有关。例如,短期价格波动引起的交易者情绪、风险规避程度和他们对未来价格预期的信心等因素,都会影响市场流动性。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外部环境乐观、影响市场的利好消息占主导地位时,投资者往往对未来充满信心,表现为风险偏好型,买卖交易容易达成,流动性风险较低。然而当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价格预期失去信心时,市场参与者就会更加厌恶风险,成交量降低,市场流动性水平会急剧下降。
2、投资者策略
证券市场中的反馈现象,是指投资者根据股票前期表现情况来决定当期的投资策略的行为。投资者的差异性对于市场的流动性至关重要,即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程度、投资策略、投资期限,更重要的是具有不同的信息反馈模式,导致投资者对同样的信息可能做出不同的反应,进而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投资者之间就更容易找到交易的对手,需求与供给就可能相互抵消,进而提高证券的流动性,促进证券价格的稳定。因此,反向交易策略型的投资者在市场的单边下跌或单边上涨过程中,可能为市场提供必要的流动性。
3、投资者“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行为”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或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因此,“羊群行为”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曾被传统的金融学认为是非理性的、不科学的羊群行为研究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羊群行为也可以称为群体心理,受社会压力传染。特别最近10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金融市场本质不断深入地认识,加上频频爆发的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对于投资者行为的深层次思考,使得对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的研究成为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现实意义的方向。
股票市场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凯恩斯很早就曾指出“从事股票投资好比参加选美竞赛,谁的选择结果与全体评选者平均爱好最接近,谁就能得奖。因此每个参加者都不选他自己认为最美者,而是运用智力,推测一般人认为最美者”。可见,羊群行为是出于归属感、安全感和信息成本的考虑,小投资者会采取追随大众和追随领导者的方针,直接模仿大众和领导者的交易决策。就个体而言,这一行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经济学家们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比较极端的理性主义者,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认为“人类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们之所以不能解释,是因为他们情不自禁地用非理性行为粗心大意、愚蠢行为、价值的特别改变等臆断,说明他们解释不了的现象以掩盖他们知识上的缺乏,而这些臆断恰恰暴露了他们所掩饰的失败”。贝克尔的观点虽然比较极端,但却可以让人们相信,只要人们不要臆断地分析,个体股市参与者的“羊群行为”多少还是有几分理性的。
社会心理学可控实验证实,当观察现实很模糊时,大众就会成为信息源,或者说大众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应该如何行动的信息。在股市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个体无法从有限的股价信息中做出合理的决定,从众就是其理性行为,虽然这种理性含有不得已的意味。所以一般认为,股市的羊群行为经常是以个体的理性开端的,通过其放大效应和传染效应,跟风者们渐渐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进而达到整体的非理性。当股市炒作过度时,就出现了“非理性繁荣”。
假如你在绝望时抛售股票,你一定卖得很低。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其实正是进行投资布局,等待未来高点收成的绝佳时机。不过,由于大多数投资人存在“羊群效应”的心理,当大家都不看好时,即使是具有最佳成长前景的投资品种也无人问津;而等到市场热度增高,投资人才争先恐后地进场抢购,一旦市场稍有调整,大家又会一窝蜂地杀出,这似乎是大多数投资人无法克服的投资心理。
二、市场微观结构因素
1、交易所制度
股票的交易分为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两种。场内交易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的股票买卖活动,目前在世界各国,大部分股票的流通转让交易都是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因此证券交易所是股票流通市场的核心,场内交易是股票流通的主要组织方式。在场内市场的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根据事先确定的交易规则,集中进行交易,各种交易信息能够在市场参与者之间充分传播,价格发现功能较强,从而有助于提高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而在场外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尽管做市商对他们接受的交易指令信息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但他们能够在市场整体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利用自身的证券存货和现金进行交易,并努力保持市场的稳定,从而有助于鼓励其他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保持市场整体的流动性,同时也使得市场更富有弹性。
2、信息透明度
股票流动性是市场投资者交易活跃程度的反映,是投资者参与交易意愿的综合表现。上市公司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可以减轻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以及市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广大投资者在公平价格上进行交易的信心,更多投资者的参与导致公司股票流动性的增加。如果透明性降低,则知情交易者会变得更好,而非知情交易者会变得更坏,因为前者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其私人信息的价值。为了从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交易者愿意推迟交易。
3、交易成本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券商佣金、过户手续费、印花税和买卖价差。微观结构理论对交易成本的研究是从买卖的价差开始的,买卖价差通常又被称为报价差,是做市商的买入报价与卖出报价之间的差额,因此是投资者为市场的流动性所支付的成本。这个成本是可以观测得到的,有的人称其为隐性成本,原因是对研究者来说买卖价差的数据多数时候是不可获得的,即便得到了,由于成交价不一定等于出价或要价(在有些情况下成交价等于出价或要价),也不一定介于这两者之间(但在多数情况下,成交价的确介于出价和要价之间),由此决定买卖价差不一定反映了真实的交易成本。
三、市场交易品种因素
如果股票市场内投资品种的替代性增强,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品种的组合,增加了投资品种的供给,使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得以增强。股票的规模对市场的流动性也有影响,上市公司的股票规模与股票流动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
以上就是流动性风险分为几种?的全部介绍了,股市的风险虽然有很多,大家还是可以控制一些的,股市不是赌博的地方,冷静的投资才是最重要的。更多精彩内容就在爱提网哦。
相关推荐:
燕郊房价高空跳水,二手房成交量创新低
美国税改对股市有何影响?
A股进入价值投资新时代,蓝筹白马行情明年还能持续吗?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c4f67363bf5c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