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日中午,地方楼市调控政策再出重拳。江苏无锡宣布,居民二套房首付比例由不低于30%调整为40%。
虽然正值国庆长假,但各地的房地产主管部门显然没歇着。
10月1日,成都、郑州连夜出台楼市新政。其中,郑州宣布部分区域对180平方米以下住宅进行限购;成都则实行区域性住房限购,同一身份自然人、法人只能新购买1套商品住房。
而在此前一天,北京、天津和苏州三城也相继发布了楼市新政。除此之外,近期热点城市调控政策轮番“刷屏”,有专家和媒体甚至用“史无前例”一词来形容。
国庆头两天已有3城宣布限购 南京4个月6次加码调控
网络配图
“房价四小龙”仅合肥未出限购政策
这轮地方楼市调控是伴随着一、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而来的。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4城房价环比上涨,其中厦门、合肥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超过40%;南京、福州、天津、杭州等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均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20%。
由于房价上涨过快,厦门、南京、合肥、苏州被业内称为“房价四小龙”。截至目前,上述四个城市中,除了合肥外,都已重启了限购政策。
8月11日,苏州率先发布限购政策,非苏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申请购买第2套住房时,需缴纳1年社保,并提供相应社保证明。
继苏州之后,8月31日,厦门也宣布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对三种类型居民家庭,暂停销售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二手住房)。
到了9月25日,南京也出台限购政策,在主城区范围内,已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再新购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再新购新建商品住房。
尽管多家官方媒体发文警示当前房地产存在风险,直指最近一年的房地产市场似乎政策“接棒”去年上半年股市的疯狂,但是在各地政策出台后,仍引来一大批购房者恐慌性入市。
“一城一策”背景下,热点城市楼市政策多次加码
楼市调控消息轮番轰炸,背后是“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方针。
9月初,住建部发布了《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实施方案》,强调根据房地产市场分化实际,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专家表示,住建部正督促各地出台“一城一策”,进一步让调控责任落实到地方。
在“一城一策”背景下,目前,苏州、厦门、杭州、南京、天津、郑州、成都等城市已相继重启了楼市限购政策;而合肥、武汉也出台限贷政策,北京提高房地产炒股门槛,其他城市包括郑州、济南、福州等则从提高土地供应、控制房价上涨以及严惩中介抬高房价等行为一一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新政出台,多地出现了同一城市加码的现象。以郑州为例,9月14日,郑州市政府已经出台相关调控政策,主要为了控制地价飙升,而仅仅过了半个月,在需求环节上也开始调控。
苏州则是在8月11日出台限购新政后,9月30日加码对房企哄抬房价进行治理。而在此轮房价上涨中涨势凶猛的南京,短短4个月内,政府共6次出台调控政策,具体内容从土地限价、土地“摇号”方式、设定房价红线直到限购、限贷,层层加码。
国庆头两天已有3城宣布限购 南京4个月6次加码调控
网络配图
多项政策直指中介抬高房价 打击“炒房”已成共识
有意思的是,此次出台政策的城市中,多数政府将矛头指向了一些房地产中介。这些中介被认为通过营造虚假的紧迫感“炒作”楼市。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深圳、南京、天津、苏州、昆山、成都等城市均在不同程度上出台相关措施遏制房地产中介哄抬房价。对于“开盘售罄”、“抢购一空”等宣传手段加大执法力度。
在成都,两名涉嫌传播住房销售情况谣言的成都房地产中介经纪人被行政拘留。
而在深圳,一个楼盘推出的售价88万元人民币的6平方米“鸽笼房”,对外宣称在半天之内就售罄,引发全国关注。不过在当地部门26日发布通报称,这样的公寓只有11套,而卖出的只有4套,还表示会严肃处理传播谣言的中介。
在出台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监管的城市中,则多以提醒、约谈、告诫、曝光等形式予以规范。
以天津为例,国庆前一天连夜发布的新规中提到,一旦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存在捂盘惜售、哄抬房价、虚假宣传误导百姓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将进行依法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体、政府门户网站、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等渠道公开曝光。
无独有偶,北京同夜发布的“新八条”中也指出,严厉打击房地产经纪机构参与炒房、哄抬房价、发布虚假房源及价格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对开发企业及房地产经纪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公开曝光,并纳入企业信用档案,由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dc5157207267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