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场曝出一场“魔幻”处罚——一家上市公司长达五年的财务造假案终于水落石出,结果处罚力度却轻得让人怀疑是不是少看了一个零。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这家公司就是美晨科技。
根据证监会9月26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该公司在2014年至2018年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高达14亿元。
五年时间,14亿金额,任谁看这都是性质相当恶劣的违法行为,证监会也在文件中明确认定其“情节较为严重”。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场大戏的“总导演”、组织造假的郭柏峰,仅仅被处以30万元罚款,其他参与人员的罚款也仅在10万到25万之间徘徊。
十四亿对比三十万,这样的违法成本,已经不是“低廉”可以形容,简直可以说是“贱价”了。难怪有投资者调侃:这罚款比例,连假一赔十都算不上,怕是假一赔零点零零零二都不够。
不过,并非所有造假都是这样的剧本。就在三个月前,另一家上市公司*ST广道也因财务造假被处罚,其造假时间跨度与美晨科技相似,造假金额也差不多是14亿,但处罚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ST广道的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金文明被罚款1500万元,并被终身禁止进入证券市场,其他参与人员的罚款金额也在50万至500万之间。
同样是造假14亿,一个罚1500万,一个罚30万,这差距简直比A股的涨跌幅限制还要夸张。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难道真是证监会“厚此薄彼”?
真相其实藏在时间点里,背后原因让人无奈。
2020年3月1日,修订后的《证券法》正式生效,其中大幅提高了对财务造假的处罚标准。以这个日期为分水岭,之前的违法行为按老标准处罚,之后的则按新标准。
老《证券法》对财务造假的罚款上限只有60万元,而新法则将这个数字提高到了1000万元。美晨科技的造假行为发生在2014年至2018年,全部在2020年3月1日之前,因此只能按照老标准处罚。
60万的上限,罚30万已经算是“顶格处罚”了。
而*ST广道的造假行为持续到2023年,跨越了新法生效时间,自然适用更严厉的新标准。所以说,不是证监会执法不公,而是郭柏峰“撞上了大运”,恰好赶在了法律变更前的“窗口期”。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e8973b267dc0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