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金公司为什么连续8个季度减持贵州茅台?

佚名
佚名 2018-05-03 22:21:13
来源:爱提网

  对于股市市场最近几年总是变化无常,让大家有时难以预料,可是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从事股市,因为在股市中大家可以获得一些收益,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如果我们不能对市场有很好的了解的话,就可能遭受一定的损失,那么关于证金公司为什么连续8个季度减持贵州茅台?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八个季度的减持,证金公司从贵州茅台(670.880, 3.05, 0.46%)的第三大股东变成第六大股东,持股份额也从2.99%下降至一季度末的0.67%。在持续的减持中,证金公司“错失”了贵州茅台的黄金期,而其对白马股的态度也逐渐显露。

  近年来,证金公司的持股动向备受市场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投资行为的风向标。在一季度持股情况中,证金公司现身40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124家上市公司在一季度得到了证金公司的增持,同时也有60家上市公司被减持,这其中包括此前受到市场热炒的“白马股们”。

  在变幻的市场中,证金公司的持股动向似乎也在不停发生变化,不过没变的是,证金公司在这一季度,依然选择了减持了贵州茅台。这已经是证金公司连续第八个季度选择减持贵州茅台。

  证金公司开始减持贵州茅台,正是贵州茅台股价上升通道之时。当时有分析认为证金公司错过了持有贵州茅台最佳时间段,这一言论在随着贵州茅台持续上涨,证金公司持续减持而甚嚣尘上。那么,证金公司真的“如此没有眼光”而错失了贵州茅台的黄金期吗?

  证金“不喜”白马股?

  据wind统计,证金公司2018年一季度集中增持了券商和建筑央企版块;证金公司增持了16家券商股,占A股券商版块的55.2%。

  事实上,在2017年三季度,国家队就开始对正在重仓持有的价值股实施减仓操作,包括了家电、消费、保险等版块在内的重仓白马股。尤其是证金公司,在2017年三季度对当时涨势喜人的个股进行了减持,除贵州茅台,平安银行(10.750, -0.13, -1.19%)、伊利股份(25.140, -0.10, -0.40%)、三安光电(20.880, 0.85, 4.24%)、中兴通讯(31.310, 0.00, 0.00%)等都名列其中。

  而在一季度,证金公司对大盘蓝筹股进行集中减持,包括工商银行(5.950, -0.03, -0.50%)、建设银行(7.450, -0.02, -0.27%)、农业银行(3.840, -0.02, -0.52%)、中国石化(7.000, 0.13, 1.89%)、中国神华(20.450, 0.19, 0.94%)、中国国航(12.130, 0.41, 3.50%)、南方航空(10.770, 0.37, 3.56%)、东方航空(7.550, 0.32, 4.43%)、紫金矿业(3.960, -0.03, -0.75%)、兴业银行(16.060, -0.01, -0.06%)、平安银行等,这些公司同时也大多是上证50指数(2663.9752, 11.24, 0.42%)的成分股。

  除此以外,多只白马股也遭到了证金公司的“甩卖”。数据显示,一季度,证金公司大幅减持了贵州茅台、恒瑞医药(82.890, 0.96, 1.17%)、三安光电、山西汾酒(55.440, 1.25, 2.31%)、海天味业(64.250, 0.45, 0.71%)等白马股,其中证金公司已经连续8个季度减持了贵州茅台。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国家队的持股逻辑并不清晰,甚至会认为国家队的持股是乱买一通,而不用的国家队成员似乎也有不同的“喜好”。以证金公司为例,从肩负着“救市”的重责开始,证金公司买过的公司包罗万象。既有备受市场追捧的“蓝筹白马”,也有被外界认定的“垃圾股”,似乎其持有股票是两种极端。

  早在2015年8月中旬,证监会曾经强调“今后若干年,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不会退出,其稳定市场的职能不变,但一般不入市操作,当市场剧烈异常波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时,仍将继续以多种形式发挥维稳的作用”。

  2015年三季度,当证金公司买入贵州茅台时,其正是大盘从5000点大跌至3000点之际。证金公司以传统大消费品行业个股,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这对稳定实体经济的支柱有重大的意义。

  而持有“垃圾股”大概也并非证金本愿。此前证券日报曾总结证金公司的救市“主线”是围绕着超跌股进行的,通过巨额资金买入这些超跌股来集中筹码,制造市场热点,提振股价,达到维稳的目的。

  由此,证金公司的维稳途径是以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进行,促使市场的波动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此想来,证金公司对贵州茅台的持续减持似乎就在情理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据贵州茅台2018年一季度报显示,前10大股东中,包括机构持仓、证金公司都对贵州茅台进行了减持。而社保基金已经在2017年4季度减持退出了十大股东的行列。

  贵州茅台的“虹吸效应”  在价值投资的效应下,贵州茅台吸引了多路资金的抱团。据东财对基金一季报数据的分析,目前持有贵州茅台的及金额数达到658家,仅次于中国平安(61.440, 0.10, 0.16%)。而与其他白马股相比,贵州茅台以其一骑绝尘之势,在2018年1月15日,创下799.06元的新高,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此前,老虎财经曾分析过,在市场的资金不断涌入贵州茅台等企业,其在精准的营销推动下,带动酒价和股价的相互刺激,制造出的巨大的财富效应会吸引更多的资金的进入。一旦如此,资本市场上能为高科技输血的资金自然会减少。

  当社会资源不断的涌入资金回报更快的行业时,那些更需要资源扶持的科技创新行业反而缺少了资本和人才的进入。而这一切在近期中兴通讯事件爆发以后,得到了印证。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一瓶酒”的股票市值与整个A股芯片概念股的市值总和仅相差2000亿的时候,确实会让人不安。根据东财choice的数据统计,截至5月2日,A股芯片概念股的市值总和为10848亿,贵州茅台的市值为8389亿。

  而2016年9月以后,A股的芯片概念、通讯版块、军工产业的股价走势也与贵州茅台的一骑绝尘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这显然与证金公司的“初衷”相悖。

  被“错杀”的贵州茅台

  据贵州茅台的一季报显示,证金公司已经从贵州茅台的第三大股东变成第六大股东。持股份额已经从当初进入时的2.99%减少至一季度末的0.67%。以今日的收盘价来计算,证金公司8个季度以来,减持贵州茅台的金额高达194.4亿元。

  当市场上在不断将中兴事件的“帽子”扣在贵州茅台头上的时候,贵州茅台的股价也随着一众科技股应声而跌。就如同,在众多的白马中,证金公司对贵州茅台进行连续八个季度的减持。

  事实上,关于以传统白酒、传统银行保险等行业为代表的中国是蓝筹白马股的股价连创新高,和新兴产业的股票屡创新低的对比,早已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于是作为A股中的市值领头羊——贵州茅台成为证金公司对白马股首个“管理”的对象。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证金一些情况的介绍,外界对于国家队的持股逻辑并不清晰,甚至会认为国家队的持股是乱买一通,而不用的国家队成员似乎也有不同的“喜好”,以证金公司为例,从肩负着“救市”的重责开始,证金公司买过的公司包罗万象,更多资讯尽在爱提网

  相关文章

  贵州茅台10股分红110元,去年净利润200多亿

  贵州茅台跌破700怎么回事_茅台现在值得买入吗?

  贵州茅台发行了多少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