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邵天兰,是机器人产业链公司梅卡曼德的创始人和CEO。近期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他说自己60岁的时候,中国年轻劳动力将远少于今天的数量。届时,许多老年人需要被照管,也有许多老年人仍需要工作。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人工智能技术飞速迭代,机器人介入工作和生活,将不可避免。中国的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共同塑造了老年人的未来。工厂也罢,养老院也罢,白发人与机器人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时代不远了。
邵天兰算了一笔人口数量账。
他出生在1989年,那一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是2432万人;到了2024年,中国新生儿只有954万。这意味着等邵天兰60岁的时候,25岁的年轻人将不到他这一代人的一半。
“想一想,这是蛮可怕的一件事情。”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中国是世界工厂,从衣服到无人机,从电脑到光伏面板,中国所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这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年轻工人,数量庞大的年轻工程师。年轻人口的大量减少,意味着生产制造,乃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即便当下,工厂里一些重物搬运、涂胶、喷涂、打磨、抛光等环节的工作,已经越来越没有人愿意做了。梅卡曼德提供的是通用机器人的“3D眼睛+AI大脑+灵巧手”,客户包括了各类机器人企业,以及汽车、家电、物流、食品饮料、工程机械等行业客户。邵天兰认为,等到中国老龄化加深,这些枯燥、辛苦的工作更需要大量的具身机器人来填补社会劳动力的缺口。
如同今天的日本。
日本已经是发达经济体,且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年。日本社会同样存在许多老年人由于养老金不够支撑生活而不能退休。在日本的工作体系里,白发人与机器人协作的场景,已经并不鲜见。
2025年6月底,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亚马逊位于日本千叶县的配送中心。在这座配送中心的员工数量2000人左右,部署了2600台机器人,超过员工数量。这些机器人更多是搬运货物的自主移动机器人、流水线中上下料的机器人,而非今天中美企业大力投资和开发的人形机器人。
这座配送中心里工作着不少老年人。
“在日本,65岁是退休年龄。但是,在这个年龄段,很多人的身体状况仍是良好的,他们愿意继续从事工作,亚马逊也很欢迎他们来工作。”亚马逊日本物流运营总监Hiroaki Watanabe对记者表示,亚马逊在机器人协作方面整体操作系统相对简单,工人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同时他们工作所接触的屏幕端也会有很多关于如何进行工作的提示,对老年人来说整体难度相对较低。
亚马逊方面没有透露千叶配送中心60岁以上工作者的数量,不过据记者观察有5%-10%左右的老年工作者。他们已经无法搬运沉重的包裹,但可以在流水线上做产品的分拣。亚马逊日本平台每天处理的包裹数以万计,产品五花八门,目前机器人还没办法分辨出不同产品,机械手更没有灵巧到足以处理形态万千的产品。
日本目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增长动能有所恢复,带动就业人口数量。据日本官方数据,202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8.1%,达到二十年来新高。在机器人的协作之下,老年人仍能在劳动力短缺的日本找到用武之地。
日本老年人与机器人协作的模式,可能也会大量出现在中国。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在中国的沿海城市,疫情前工厂曾出现招工难的情况。浙江、江苏等地不少传统制造类企业,早早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并引入了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完成货物搬运、上下物料等工作。一家玩具工厂的创始人告诉第一财经,当时在工厂里一成以上的工人岁数超过60岁。
目前机器人正在快速进化,对物理世界有更好地理解能力,处理更复杂的工作。这会进一步扩展和放大了人类的潜能。
在最近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对记者表示,目前机器人搬运物品的失误率大概千分之一,他们的目标是降低至万分之一,实现比常人更高的水准。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fc9b171aa39d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