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的过快上涨不仅抑制了人们除购房以外的其他需求,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缺乏长期支撑,而且随着房价的上涨,使得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且房地产行业的过度繁荣有可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老百姓买房难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房奴”也成了流行热词,在新华词典新增热词中夺人眼球。如何抑制房地产泡沫,调控楼市也成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今年9月30日起,全国热点城市掀起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热潮。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相继出台了一些调控政策,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经过两个月的重拳调控,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些热点城市或者调控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结合这轮楼市调控力度和执行力来看,此轮调控均显示了最高决策者的魄力和决心。
在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提出了新的定位和工作部署,“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表述,被看作是在减弱住房金融属性。意味着未来的房地产政策必然还会向继续打击投机、防止热炒的方向推进。针对房地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有关部门将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房地产泡沫无疑是政府头疼之事,如何让房价健康涨落,如何抑制楼市过热,又不损害经济增长,如何引导投资者预期,如何实现软着陆等都需要政府仔细加以考量,抑制这一泡沫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和决心。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热度有所降低,消费者对房价上涨预期也有所减弱。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房价进入一段平稳运行的时期可能性较大。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供求格局理性分析的引导,需适当扩大需求强劲而供给相对滞后的城市的房地产供给,适度拓宽城乡居民的投资渠道,多措并举,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从而为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4b0e3dc4fcca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