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近来,IPO新股发行较为密集,引起了新一轮IPO新股对二级市场影响的讨论。那针对这些话题,小编将在下文中谈下自己的一些浅薄意见,希望能对感兴趣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首先,从资金面上来说,新股发行特别是密集的新股发行势必对二级市场造成资金的抽离,造成二级市场活跃资金的短期下降。当然,这个资金的抽离量时大时小,且总量是远远小于同期的冻结资金量的。因为绝大多数冻结的资金是本来就不参与二级市场的资金。
其次,大量的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股票走势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简单的“发行新股就意味着跌”,由于二级市场股票走势的影响因素很多,此单一因素无法左右二级市场的走势。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本身的弱势情况下,批量发行新股会造成市场出现更弱的走势。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新股发行在初期(IPO重启初期)、中期(IPO正常发行期)和后期(IPO接近暂停期)对二级市场有着明显不同特征的影响。
1、IPO重启初期会助涨二级市场
根据历史情况来看,2006年、2009年和2014年初的三次IPO重启,在重启之初的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时间里,IPO对市场的影响是正面作用。这主要是因为,IPO重启初期往往也是市场从大熊走出来的初期,市场处于良性的信心恢复阶段,发行的新股质量一般也较好,为市场输入了不错的新鲜血液,新股上市后的大涨往往也刺激了二级市场。同时,总的融资规模也不大,发行节奏可控,相对于市场恢复阶段的增量资金,这些IPO完全可以被市场消化。因此,IPO重启初期往往助涨了二级市场,去年以来的二级市场走势即是如此。当然了,实际上本质上是因为二级市场本身该涨,而IPO没法压住这个上涨势头,新股上市后的暴涨效应客观上就造成了“助涨”整个二级市场的效果。
2、新股发行中期对二级市场影响极小
到了新股发行的常态化阶段之后,例如2007年上半年,2009年下半年和最近的几个月,二级市场本身形成了上涨趋势,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的正面影响就越来越小了。这个时候,投资者已经忘记了IPO重启初期时的对IPO的恐惧(虽然实际上初期对IPO的恐惧都是自己在吓自己),新股发行和二级市场的运行相对独立,互相影响极小。
3、新股发行后期对二级市场呈现负面影响
由于前面的阶段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的抽血效应逐渐消失,股指也越来越高,管理层往往加快了新股的发行节奏,甚至开始大规模的发行超级大盘股,新股发行逐渐进入了后期阶段。此时,由于股指本身较高,市场的估值水平较高,IPO的公司的融资规模也扩大了。市场本身存在调整的需求,这个时候再上来批量的抽血,对二级市场必然造成心理影响,并最终随着市场的下跌、投资者信心的降低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IPO猛于虎的效应于是开始显现,2007年中国石油抽血造成的大盘崩溃、2009年中国建筑的上市造成的大盘崩溃、以及2010年海普瑞和国民技术上市造成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崩溃都是典型的例子,是他们造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市场越来越不堪一击,管理层不得不暂停新股发行,一轮完整的发行周期和牛熊变换随之结束。需要注意的是,本阶段持续的时间往往最长,因为管理层在一开始是不会暂停IPO的,往往是市场实在承受不了了才会考虑,而在这个时候,股指已经跌的不成样子了。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提前反应能力,最后是不要参与后期这个阶段的二级市场炒作。
从本周新股发行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我们认为是管理层年底前的突击,赶在春节前将按2017年财报发行的公司发行完。节后新上市的公司都要补充2018年财报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阶段股指上涨了很多,也不排除管理层主观上加快新股发行节奏的因素。
展望春节后的狗年,投资者不可忽视的是:如果IPO节奏继续加快,同时加大了大盘股的上市进程,融资总规模显著提高,那么,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本来的好好的正常融资市场不排除再次变成大量垃圾公司恶意圈钱的市场,而由于当前处于牛市,一旦转熊,大批量的新股发行最终将对二级市场造成致命的负面影响。投资者应注意这些变化并在羊年里时刻保持警惕。
那以上文章中,小编针对IPO股上市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做了相关的一些论述,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关于股市的更多知识,小编后续会陆续为大家带来,请大家持续关注股票投资。
相关推荐:
什么是股票二级市场?
如何看待ipo市场的影响?
2018年独角兽IPO有哪些是值得关注的呢?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4f3652e4301c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