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直接服务于人类家庭,比进厂打工更难。
现在不少企业的人形机器人,已经有一只脚迈进了工厂。比如智元的机器人在富临精工的绵阳工厂内,已经用于搬运物料箱。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也已经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工厂开始做分拣、质检等多项任务。但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服务于老年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目前的生活场景下,人形机器人能与老年人做的基本还是轻互动。
今年5月份的数字中国峰会期间,智元的远征A2机器人与另外一台机器人合作说了一段相声。这吸引了不少老年人的围观。
如果说年轻人需要情感陪伴,那老年人也更怕孤单。情感陪伴的价值不可估量。老年人的家庭数据可以植入机器人。家人们的照片、珍贵的录像,以及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文档等,可借助机器人对话和讲述,把老年人带回旧日的时光。
大模型出现之后,机器人进化速度加快。机器人今后进入养老院或者家庭,能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它可以带老年人跳舞,教老年人打太极,带着老年人早上晚上去活动。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机器人会记得老年人每天吃什么药,接下来一步就是给老年人的衣服收一收,把他的床铺一铺,拿一些外卖进来。”王闯说。智元已经和部分企业探索养老的场景,“因为年轻人去养老院陪护老人,缺乏足够多的劳动力,即使去干也缺乏足够的耐心。”
老年场景分很多层次。现在很多老年人的身体非常好,需要的是陪伴,机器人也许让他的老年生活更精彩愉快;至于照护卧床不起,甚至失智失能的老人,这已经远远超过现在机器人的能力范围。
除了技术能力,价格同样是制约机器人进入家庭的重要因素。那些买一台机器人的家庭,绝不仅仅是希望它讲故事、打扫卫生,毕竟这些功能完全可以靠手机上的APP和扫地机完成。
“消费者花10万元购买一台机器人,是希望他把家庭的各种家务都承包了。”王闯说,这些繁多的家庭应用场景的开拓,对机器人的泛化性要求很高,需要人工智能再进化。“家庭场景是一个巨大市场,占百分之几的份额都是一个巨无霸公司。但是进入家庭对安全性要求、对成本要求、对技能要求都非常高,现在还不能大规模地往家里去推。”
如果技术的进步,不足以令人形机器人直接帮助失去行动能力的老人,那它可能以一种曲线方式发挥作用。邵天兰认为,中国机器人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以在越来越多的脏乱差的工作场景中替换出年轻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能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汽车越来越被视作移动的机器人。特斯拉已经发布Robotaxi产品,中国企业如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等也在开发同类产品,这类产品使得驾驶员免于长时间驾驶的疲劳,也使得劳动力从出租等产业中释放出来,进一步充实养老产业的劳动力需求。
从两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每一次机器(人)的技术跃迁,都伴随着机器替代人类的担忧,这一次也不例外。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一些工作岗位,比如手工纺纱、制造马车等几乎彻底消失了。不过技术带来了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新型工作的出现,比如研发和制造机器人的岗位。两百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和劳动就业人口数量已经极大增长。
机器人大发展,对于仍在工作岗位或者已经退休的老人,都不是坏事。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56edba036353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