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同股不同权,就要先了解同股不同权的含义。最近,香港同股不同权的开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在关注这一进展的同时,也在说同股不同权能否在国内上市?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股票“同股同权”就是一股一票;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在股东大会等场合对公司重大事情的决策权权重由其所持股票的数量决定。近日,新加坡交易所称它的“上市顾问委员会”以大比数支持实行“双重股权架构”计划。权力差别最多能达“一股十票”,惟公司上市后不能再发行“多票权股份”(按比例供股除外)。“多票权股份”转手时,也会变回普通股;如此等等。新交所暂时还没有推出该方案的时间表。那或许是一种招徕,笔者估计新交所会等待有需要的时候才实行该方案,那会对它更为有利。不少专家已经就“同股同权”或“同股不同权”利弊进行过讨论,故本文不再重复有关论述。
近日中国香港一些传媒和业内人士则对新交所的新方案进行了评述。上一次有关的讨论止于去年10月,港交所考虑香港证监会意见后,搁置“同股不同权”草案的撰写和市场咨询。
事由则是阿里巴巴2013年希望在中国香港上市,“同股同权”的上市规则与保障马云和管理层控制权的企业架构相抵触。港交所不愿為此修改上市规则,阿里则转向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现在,阿里已经是一间在美国挂牌,主业留在国内的企业。企业选择上市地点有它主要股东的全盘考虑,其中包括目标股市的规模、市盈率、日平均成交投量、市场机制、企业的财务情况与合规程度、地理位置、文化等等。
新加坡是一个成功的亚洲城市国家;但新加坡股市规模和成交投量与目前中国香港的股市仍不相同。大象是不会选择在洗脸盆里洗澡的。我并不了解阿里的上市过程,当初它选择在纽约上市,当然有企业自己的考量。因此,现在断言由于新交所的新方案是为期过早了一些。当然,如果,新交所“上市顾问委员会”的决定另有内情,那会是另一回事;而那样的事情并非不可能。
如果同股不同权制度想在中国落地,最重要是中国资本市场要有成熟的要件去应对代理问题——即控制人有可能利用控制权和信息不对称来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就目前看来,中国资本市场缺乏孕育同股不同权制度的土壤。
首先是缺少更成熟的约束机制。在中国大陆,在三板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融资的主体主要在A股市场,虽然通过核准制在IPO阶段进行筛选,但即使通过IPO也并不意味着公司就是“干干净净”的。近几年来看,为了顺利IPO进行会计造假的公司前赴后继——绿大地、万福生科、海联讯……除了在IPO阶段造假,A股上市公司也有像南纺股份、华南生物、莲花味精这样为避免业绩亏损而财务造假的,此外还有珠海中富、创兴资源重组收购资产评估财务造假的,还有通过关联交易造假的,这从反面说明A股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制度约束。
其次是缺少更成熟的市场投资者。中国A股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仅占了10%左右。这不可避免造成了投资者总体成熟度水平偏低。由于散户化的特征,中国投资者的投资更偏感性,更容易被能够讲故事的公司吸引;而在美国,机构投资者是主要投资力量,有着更严格的选股要求,比如盈利能力,成长空间,盈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形成行业壁垒等,投资逻辑更为理性。由于中国投资者成熟度的偏低,自主甄选鉴别公司能力较弱,抵抗面对同股不同权带来的代理风险的能力值得怀疑。
通过小编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同股不同权能否在国内上市都有一定的认识了吧。看来同股不同权在国内还是比较难以施行的。关于股市的更多知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股票的奥秘,请持续关注股票投资。
相关推荐:
同股不同权在国内可行吗?
关于香港同股不同权的最新动态
同股不同权是如何约定的?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690ef6773d62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