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几乎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限购周”,到昨天为止,起码有二十个城市推出了五花八门的调控政策,但是,效果会如何,却让人心有余悸。在这一点上,任大炮之前有一句话倒是说得实在:在老百姓心里,凡是限购的,都是紧俏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条常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限购限贷”这贴药膏,从来只让疼痛稍稍缓解片刻,却从来没有药到病除过。其二,承认不动产的投资属性,今天在各大城市抢购房子的同学,绝大多数不是没有房子的人,而是被货币泡沫吓坏了的中产阶层,他们无一不是走投无路地被逼到那里去的;
其三,承认房地产对中国产业经济的拉动效应,它的复苏直接带动了五十多个相关行业,今年以来,低迷许久的煤炭、钢铁等能源价格的上扬,毫无疑问是拜此次房产狂热之赐。
如果对以上的两点事实和三个承认还有争议,那么,中国的房价难题就真的缺乏讨论的前提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达成共识之后,有没有人摸出了一条新路子。
这个人是有的,他叫黄奇帆。
黄奇帆在重庆干了15年,市长当了6年,从2013年到2015年,重庆的GDP增长“三连冠”,领跑全国,可是重庆的房价却波澜不惊。在过去的五年里,重庆GDP增长了98%,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55%,而房价却只增长了12%。
就在最为疯狂的这一年时间里,从去年6月迄今,重庆房价只涨了0.4%,而且,既不限购,也不限贷。现今,重庆的房价不但低于成都、西安,甚至还比不上兰州和南宁。
重庆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便在当前的土地政策下,也有人可以让经济增长与房价上涨“脱钩”。
黄奇帆的“武林秘籍”有两条。
第一条,他当好了大地主的角色。重庆有一个独步全国的地票政策,政府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方式,在相对保障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前提下,牢牢控制了土地的供给和配置权。同时,黄奇帆是金融高手,被称为“金融市长”,重庆的金融市场长期处在政府的强势管制之下。地管住了,钱管住了,幺蛾子就飞不出来了。
第二条,黄奇帆治理房市,发明了几个原则。
他规定,重庆每年房地产投资不能超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5%;
他规定,政府出让的土地价格不能高于房价的三分之一。
他还规定,住宅建设每平方公里要容纳一万人,工业园区用地,每平方公里不得少于100亿元产值。
黄奇帆的这些原则,“简单粗暴”,而且在任何一本中外经济学或城市治理的教科书上都找不到,但却非常有效。依我看来,在这几条黄氏原则之外,可以再增加一项:一个城市的房价涨幅不得高于当年度居民人均收入的涨幅。
有了这几个条条框框,没有一座城市的房价是不可能被遏制住的。
在中国这个政府权力“无限”大、土地配置完全行政化的非典型环境中,再响亮的口号或自由主义主张都不管用,唯一可靠的是市长大人自己的初心和理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螺蛳壳里做道场”。
要把房市治理好,限购限贷是凉快一时的狗皮膏药,土地财政改革遥遥无期,唯一可靠的,恐怕正是,全国的市长们像黄奇帆那样,把自己关进“螺蛳壳”里,在那里做好自己的道场。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9e8e2ba71044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