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下称“2025上海车展”)即将在4月23日迎来开幕。
今年刚好是上海车展40周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回顾上海车展,展馆面积从最开始的1万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超36万平方米,参展厂商从328家增至近1000家,参展国别或地区从22个增至26个——40年风云,上海车展俨然已发展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级车展。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除自身发展外,上海车展40年见证的,更是上海乃至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从无到有,从大到强。
在第一届上海车展举办的前一年,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时代”,第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吉普在1984年1月正式成立;随后,第二家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原身为“上海大众”)也在1984年10月签署合营合同,并在1985年2月正式成立。
在上汽大众成立的5个月后,第一届上海车展迎来开幕,当时的报道称,“这是一次展示80年代汽车工业新成就、谋求汽车工业交流与合作的盛会。”
如今,中国汽车工业完成攻防互换,告别“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全球创新高地上,成为了输出技术方。“在中国创新,为全球交付”的“合资2.0时代”开启。
从1985年第一届以来,上海车展就一直是联接中外的重要窗口,持续推动着中国汽车工业高水平地开放合作。
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汽车开始走向千家万户,市场展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市场也成为了跨国车企争相抢食的地方。1985上海车展很多跨国车企巨头参展,奔驰、通用、福特、雷诺、雪铁龙、标致、菲亚特、日产、马自达等都是第一次来到上海参展。
为了表示对中国市场的看重,菲亚特还开着熊猫(PANDA)轿车以及依维柯卡车从意大利出发,历时两个月,重走了一遍马可波罗到中国的路径。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更有意义的是,上汽大众以及其首款量产车型桑塔纳也首次在车展亮相。桑塔纳一经上市,凭借皮实耐用、维修方便的特点,迅速成为公务车、出租车和家用车市场的标杆产品,与富康、捷达并称为“老三样”,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超400万辆,不仅成为了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更是对上海和中国的现代汽车工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上汽大众的成立旨在通过中外合资模式填补中国轿车工业的空白。当时,中国轿车年产量不足万辆,上海牌轿车仍采用手工敲打的作坊式生产。上汽大众通过桑塔纳项目首次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带来了现代化的生产线和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其车身激光焊接、机器人喷涂等技术,让国内汽车工人第一次见识到工业4.0的雏形。
在此过程中,我国汽车国产化率也越来越高,从1983年的2.7%提升至1996年的90%,形成现代化供应链体系。不仅如此,合资公司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专业的人才,为此后中国自主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凭借上海车展的平台、以及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合资公司的腾飞,上海汽车工业也从此前的萌芽和奠基期迈入了腾飞期,并迅速成长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重镇,嘉定安亭从农田发展为“中国车谷”,集聚500余家零部件企业,形成发动机、底盘、电子系统全链条布局。
更重要的是,上海借助汽车工业成功完成了一次产业的转型升级。20世纪50年代,纺织业是上海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上海纺织业开始衰退,上海的产业结构到了必须转型的时期。而上海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汽车上,而毫无疑问,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到了1991年,汽车工业就超过了雄踞上海第一大支柱产业40年之久的纺织业,成为了上海第一大支柱产业。
到如今,汽车依旧是上海的支柱产业。在2016年至2019年的巅峰时期,上汽大众年销量连续突破200万辆;上汽通用巅峰时期年销量也超过了200万辆。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嘉定汽车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同比增长4.4%。
在上汽大众之后,广州标致、一汽-大众、神龙汽车(前身为“东风雪铁龙”)、上汽通用等合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开启了中国“合资1.0时代”。
在上海车展40年中,中国汽车产量也从1985年的40万辆左右(以商用车为主),一路上涨至2024年的超3100万辆,实现了跃迁式发展。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2025年,上海车展迎来了40年的历史节点。在过去40年里,上海车展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同频共振,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中国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连续10年位居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a9931cefec85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