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股发行制度有哪些?

佚名
佚名 2018-03-21 23:38:45
来源:爱提网

  我们都知道,大陆的新股发行制度一般有新股发行询价制度等,香港的制度肯定和大陆的制度不一样,A股和港股总是有很多区别的。香港的股票发行制度是承接与英国的,所以就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像,内地的股票发行制度就比较贴近于国情。那么香港新股发行制度有哪些?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来一探究竟吧!

  这些天在香港看到国内投行界和财经媒体界的朋友们又在激烈的讨论着这次新股发行改革,各种困惑和疑问,A股的新股发行改革为什么推进得这么艰难?于是我约了在香港的国际投行ECM团队从事新股发行的朋友,在中环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新股发行定价中港代表交流午餐会”。

  我们都带着一点兴奋和好奇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交流探讨,我以最近这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为出发点,就目前首批发行的这几家企业新股发行中出现的状况,向香港ECM的朋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他们以自己在香港从事新股发行的亲身经历做了耐心解答并提供了一些可探讨的思路。具体的操作细节没有做细致的研究和求证,但希望能通过这篇文字,介绍一些成熟市场新股发行机制运转的理念。

  发行价格如何确定

  新股发行关键是定价。在香港,股票发行也是先由分析师根据其对企业的了解和调查,独立撰写投资价值报告,其中包括了对企业估值定价的一个初步判断。

  然后以这份投资价值报告为基础,分析师本人(约一两名)会和不同的机构投资者进行一对一的接触,也即进行一段时间的“预路演”(分析师会议)。这样的预路演集中进行,每天有七、八场,大约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不等,目的是为了推介企业,同时看看不同的机构给出的报价。

  预路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路演,目的是为了得到机构(也就是市场)对发行人给出的价格,企业的管理层不会参与,而是以分析师与机构交流的方式进行。经过预路演,分析师综合了从多家机构得到的反馈,得到市场对公司给出一个价格范围。

  在此基础上,承销商会综合确定一个发行的价格区间,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写出给出一个发行价格区间,这个区间的上下限一般相差不会太大(约30%左右)。根据香港证监会的规定,最后确定的正式发行价格必须落在这个区间里。

  这份带有价格区间的招股说明书最终稿公布后,才会进入正式路演。正式路演在全球进行,一般持续7天左右,在香港、新加坡、纽约等主要金融中心进行。

  正式路演的过程就是管理层回答机构投资者提出的问题,保荐机构ECM团队负责来组织路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团队能不能把自己公司的情况向机构投资者介绍清楚,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信心。发行人就各种问题的解答也不能超过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范围(A股最近的改革在这一点上是与国际成熟市场规则一致的)。

  正式路演后,承销商就在招股说明书的发行价格区间内确定正式的发行价进行发行,如果认购的情况好,可能取发行区间的上限。但刚才提到过,上下限相差不大,所以在路演一开始就限定了机构报价的范围会集中在这个区间里。

  在了解了上述香港新股发行的流程之后,我们会发现,A股市场上新股发行的很多问题,在香港新股发行的制度下压根就不会出现。

  首先,A股路演前没有以分析师会议形式进行的预路演。于是机构在路演结束后的报价差异非常大,高的特别高,低的可能特别低。而香港市场在机构投资者开始正式报价之间,预路演阶段是承销商对机构报价的一次摸底。

  在最近一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中国证监会要求主承销商在机构投资者报价中剔除至少10%报价最高的部分,这一规定很多人表示不合理,还有人讨论为什么只去掉最高价的不去掉最低价的部分。

  而在香港,这个所谓“剔除”的过程是在预路演阶段就完成了。当分析师收集了各主要机构投资者报价的意向的时候,少数报价意向过高的自然会被剔除,因为承销商很清楚,在这个高位上不可能把股票全部卖出去。那么写在招股说明书最终稿里的价格区间必然是落在机构报价意愿比较集中的地方。

  在正式路演前就确定一个价格区间,正式的报价就不会像A股询价阶段那样差异巨大。每个机构在正式报价前都会对发行价有一个大致清晰的认识,不会出现A股询价过程中因为不了解其他机构的报价,部分机构担心抢不到新股而盲目报高价或者因为没有对企业做仔细研究而草率出个超低价的这些现象。盲目报高价的动机也不存在了。

  承销商有没有动力推高发行价

  在A股市场上,通常大家会认为,由于承销费是按实际募集资金的比例来收取的,定价越高承销商收到的承销费就越高,因此,承销商就有动力推高发行价。

  在香港市场上,股票并不是像在A股市场上那么好卖,如果定的价格太高,股票也卖不出去。当然,换句话说,考虑到承销费的因素,如果定了高价又能把股票全部都卖出去,承销商可能也会定的高一些。比如我们熟知的facebook,定了那么高的价格卖掉了,某种程度上是承销商的本事(销售能力的体现)。当然,上市后二级市场的差评对承销商和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在成熟市场上,如果为了收取更多承销费而定过高的发行价,伤害了机构的利益,就像是说把鸡宰了以后就没有蛋吃了。所以通常情况下,专业的投资银行一定是从自己在这个市场上长期生存的角度出发,试图在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作为一个专业的金融机构长期立足下去。

  评判一次IPO发行是否成功,认购是否踊跃,买家是哪些,后市表现如何,都是评判指标。投资银行作为市场上衔接发行人与机构投资者的桥梁,是凭着自己在市场上建立起来的信用而长期立足的。因此,投资银行在这个竞争的市场上长期存活必须珍视自己在市场上的信誉,这也是投行努力维持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平衡点的动力所在。

  由此可见,香港的香港新股发行制度是和大陆不太相同的,有想入手港股的朋友一定要了解港股的相关规定,不要和A股弄错了哦。想知道更多股市相关资讯吗?那就来关注爱提网吧!

  相关内容:

  直销概念股票龙头有哪些?

  香港证监会叫停ICO,紧跟加密货币监管

  香港许晋亨谈维卡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