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传统手工工艺,能让你来吗?

郭小茶
郭小茶 2018-05-07 01:44:43
来源:爱提网
小茶是简单的制茶人,世代种茶,炒茶,与茶为伴,与高山为邻。我们见证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怀着浓厚的家乡情来介绍信阳毛尖。

唐朝时信阳毛尖已被列为朝廷贡茶。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信阳已成为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列为贡品。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3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

筛分


将采摘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分筛出独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两叶和叶片。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摊放


将筛选后的鲜叶,每隔1小时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 25℃ 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摊放待青气散。 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才可以进行炒制,当天采当天炒。

生锅








准备木材,烧起锅温宜(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有烫手感即投鲜叶,有经验的师傅一把刚好是一锅的量,把鲜叶入火,能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说明锅温刚好。

用茶把翻动、轻挑、旋转、轻压,慢慢用力,把轻柔茶叶逐渐成形。不断检查成熟度,并及时挑、抖散,散失水分。

及时出锅,倒入大簸箕,摊晾回潮。

熟锅


熟锅用炭,等锅温适宜,把刚刚生锅炒好的茶叶倒入,师傅坐下家,已多种手法,抓、甩,如此反复进行,使茶叶紧细、圆直、变色、干燥、出香,形成独特的信阳毛尖外形。此时应清扫出锅,摊在簸箕上。

初烘


出来几锅量的茶叶够一烘笼的量后,轻撒在烘笼上,进行第一次的炭烘。茶叶均匀摊开,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把烘笼罩在上面,靠炭火的温度,一点点让茶叶条吃火。逐渐干燥,出香,增色。如此长时间的相守,需要师傅的经验积累。

摊晾




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上晾凉,等待复烘。

复烘


将摊凉后的茶叶再均匀摊在茶烘上,轻放茶炕上,一会轻翻。待茶条固定,用手揉茶能捏成粉末,这是可以下炕,然后进行第二次炭烘。

毛茶整理

复烘后的毛茶摊放在工作台上,将茶叶中的黄片、老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剔出,然后进行分级。

再复烘

将茶叶进一步干燥,待茶香显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级、分批摊放于大簸箕,适当摊凉后及时装进洁净专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卫生的室内。

如此复繁的过程后,信阳毛尖才算制作完成。

手工茶叶是个技术活,也是耐心活。这就是匠人精神。现代中国需要这种精神。小茶打心眼里,崇敬这种精神。总有一天小茶也会成为让自己敬仰的人。

看更多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买茶的朋友,请联系作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