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路径没有共识,不代表现阶段人形机器人企业没有收入,相反,一些企业感受到了采购热情。
一家做灵巧手和相关设备的初创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公司没有生产产品用于销售,但样品还是被买走了,因此有了数百万元营收。保守估计今年营收将达上千万元。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数字华夏做的人形机器人可用于交互场景,如布置于展厅、营业厅等。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成立大约一年,去年交付了几十台人形机器人,客户主要是三大运营商、银行、央国企等,今年预计规模将达到1000多台,且明年、后年市场翻倍增长。除此之外,今年人形机器人租赁需求也很多。
投资人感受到的情况相似。一名投资人告诉记者,他看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十几家比较知名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发现这些公司都有收入了,多的一年有两亿元左右,少的一年也有三五千万元,从客户类型看,则普遍以科研机构为主,另有部分工厂在尝试使用、部分用于展会宣传,“三五年内,这三个方向估计是能直接产生收入的方向。”
有了收入后,成长性和可持续性是下一个话题。对此,投资方的看法不尽相同。投过一些早期具身智能项目的金沙江创投,近几个月在退出。“我问这几个CEO,你们商业化可能的客户在哪里?我感觉他们说的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客户。”朱啸虎说。
没有早早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机构,则可能一边焦急,一边纠结。
今年2月,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告诉记者,他最近在密集地看人形机器人项目,“这波如果不投,可能下一波估值更高,投资窗口期大概只有一年左右。”近日再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则表示,不着急马上出手,要等行业再清晰一些,再来找合适的机会。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到底人形机器人怎么落地,没有共识。激进一些的投资机构开始重仓,保守一些的机构还在观察,呈分化状态。”张驰告诉记者,他在企业尽调时发现,企业可能一天接待十几拨投资机构,忙不过来时要同时接待三五家机构,但两周密集接待上百家机构后,到签约时,进度反而没那么快,“热度很高,但大家同时是理性的。”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矛盾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张驰说,企业都能融到钱、但市场需求又不太清晰,比较同质化,很难判断十几家腰部企业谁能留下来;看向比较头部的两三家公司,一年只有一两亿元收入,但估值已达近百亿元甚至过百亿元,行业成长性难以看清;目前此类公司估值几乎都在十亿元以上,中等玩家估值二三十亿元,比去年同期涨了近2/3,如果现在出手,估值可能在高点,不出手又可能错过机会。
项目之多、同质化之严重已有先兆,在估值相对没那么高的去年,“广撒网”就是一种投资策略。去年底,复星母基金总经理江玉华说,人形机器人行业曲线上升期钱最好拿,“一开始大家都有机会,因为不知道谁能跑出来。从投资角度,机构会做投资组合,不会押宝在某一个项目里”。
有业内人士预判,情况即将发生改变。一家较早推动批量生产的长三角人形机器人厂商联合创始人告诉记者,随着主流财务投资人悉数入场,如果今天再成立早期人形机器人公司,机会已经不多。他所在的公司已经把该拿的融资拿得差不多了,还会再积极拿钱,但随着估值上升,融资难度将变大。接下来,业内的比拼焦点将是量产,实现量产的企业成本上有优势,“当量产千台成为行业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厂商就难以在第一梯队竞争。”
往后的需求何时爆发,则还不好预计。一个上游灵巧手供应商告诉记者,公司近期正在激烈地讨论定价问题,物料成本实际上不高,但公司还在犹豫一只手要卖多少万元。纠结的点在于,如果价格定得低,能否如愿走量还不好判断。千鑫点信息咨询服务公司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c825b0979193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