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国内旅游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这个长达8天的假期里,全国国内出游总花费达8090.06亿元,国内出游人次达8.88亿。百瑞赢观察发现,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字背后,中国游客的消费偏好和旅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理性化、个性化、年轻化的新特征。
从消费结构来看,旅游市场呈现出“量增价减”的态势。百瑞赢注意到,虽然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均有增长,但游客的每次出游平均花费为911.04元,人均日消费仅为113.88元,成为最近3年来的最低水平。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前居民旅游消费更趋理性,出行预算安排更为谨慎。百瑞赢投顾分析认为,这既与经济环境有关,也体现了旅游观念从“奢侈消费”向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年轻的消费群体正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今年假期18到29岁的年轻人是绝对的主力,他们展现出与前几代人截然不同的旅行态度。
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知名景点打卡模式,而是更愿意停下来,即便住经济型酒店,也会去体验当地美食、放松身心。百瑞赢指出,一种被称作“窝囊游”的新兴旅行方式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不追求登顶名山等打卡式目标,只要能在海边、山林、历史文化名城等环境中放松身心即可。
县域旅游的持续升温是另一个显著特征。这个假期,80%的游客去了两到三个城市,旅游目的地也更加多元化。百瑞赢投顾观察到,相比于传统热门城市,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发掘小众目的地。例如,景德镇假期订单量同比增长60%,九寨沟县则登顶全国县域酒店预订量榜首。这种被称作“反向旅游”的趋势,既是对过度商业化景区的回避,也是对更真实、更本地化旅行体验的追求。
百瑞赢注意到,跨境旅游市场同样表现亮眼,中外游客呈现“双向奔赴”。假期全国出入境人员达1634.3万人次,日均204.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升11.5%。入境游方面,外籍旅客预订国内机票量增长超30%,覆盖城市范围扩展至近百个。以北京为例,国庆中秋假期共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实现入境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人均消费达1.03万元。
百瑞赢认为,超8000亿元的旅游花费背后,是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和持续升级的旅游市场。从追求性价比到青睐深度体验,从热门城市到小众目的地,从走马观花到放松身心,这些变化共同勾勒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图景。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都是个人分享,仅供参考,还是多听多看,自己做决定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提网立场
*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爱提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www.itgoodboy.com/p/8f7d4c59795d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service@itgoodb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