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说千古名句:骨质疏松和软骨症的根本原因

小菲
小菲 2020-06-18 09:36:39
来源:爱提网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需要适当劳动,但不可劳累过度,适当的身体劳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血脉流通顺畅,不会生病,就像门轴不易腐朽、损坏。
【解读】伏尔泰说:
“生命在于运动。”

人都知道运动对于健康非常重要,经常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比较激烈的奔跑或重力工作,会出现皮肤瘙痒,肚子绞痛,呼吸困难,甚至头晕休克等现象。
喜静不喜动的人常常处在失衡的状态,身体不能动静结合,久而久之就会如长久闲置的金属物品生锈一样,滋生出各种疾病。
喜动不喜静的人无法静心以养神,内心容易空虚,追求外在的刺激,难以心平气和的做事和专注的思考,长此以往就造成意粗性躁,最后一事无成。

01
运动这个词似乎没有人不懂其含义,其实极少有人知道“运”与“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运是看不见但能感觉到的身体内在气脉和血脉的运化,比如我教给大家的揉腹、站桩、静坐、呼吸等,是一种不动而动的状态。
动是筋骨的活动和看得见的外在的肢体动作,比如打球、拉筋、跳绳、慢跑等,以锻炼筋骨和肌肉为主要目的。
一般人只锻炼了外在的形体,而没有锻炼身体内在的运化功能,虽然肌肉发达,形体健硕,但同样弱不禁风。
因为肌肉没有与内在的气机相结合,只是一堆用来观赏的死肉,身体内外的失衡导致内虚,疾病容易趁虚而入。
所以人常说的健身实为健体,根本不能真正达到健身的效果。

02
“运动”与“劳动”两者表面上看都是在活动,其本质有极大的不同,劳动有非常多的情绪关联,除了活动筋骨外,还能收获希望和喜悦。
现代的运动一般是体育锻炼和健身,都是非常容易令人感到枯燥,运动者带着厌烦、对抗的心理坚持而为,身心处在不合的状态,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会使身心都产生极大的消耗。
古代没有专门的运动,那时真正懂得养生的高人是把运动融入生活,比如采药、种地、挑水、劈柴等,劳动强度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运动量,但他们在做这些劳动时,心情与现代人的运动不一样,不是咬牙的坚持,而是与自然对话,感受天地万物的灵动,与大自然共生息,内心很充实、很愉悦。
这样的文化传承了几千年,至今还存在一些隐士高人,他们自己在山上找一小片地方种一些果树和粮食,自给自足,于生活劳动中修道,内心清净,自在洒脱,基本上都获得健康长寿。
很多农民干着粗重的农活但内心却充满着希望,每次劳作结束,心里非常的踏实,还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身心都自然健康。
因此,农村的老人与城市里的老人相比较,健康寿命更长(不靠药物和医疗器械维持生命的年龄为健康寿命),患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要小很多。

03
现代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逐年增多,患软骨症的孩子也在不断增长。
人们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缺钙,于是每天都在重视补钙,然而越补越缺钙。
人的骨质变差的第一大原因是食物,原生态的食物、天然安全的水离大多数人都很遥远,粮食、蔬菜、水果普遍存在农药、化肥、激素的污染,还有大量转基因食品、催熟食品、膨化食品、包括饮用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农业、养殖业为了快速增长增产,采取的一系列速增长措施都在破坏动物和植物的气机,导致动植物气虚而没有营养价值,如同虚胖的人壮而不实。
人的骨质变差的第二大原因是缺乏运动,现代人因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不注重运动、晒太阳,会大大增加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
在太阳下劳动非常有利筋骨的健壮,不但增强骨密度,还令心情愉悦,身心舒畅,因而不少长寿老人在九十、一百岁高龄还能在地里干活,比年轻人还精神。

04
现代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在太阳底下劳动,农村的农民纷纷涌进城市,很多地区坚守在农村的农民也赶上了机械化的好时代,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在田野里劳动的机会。
人们失去在日晒下劳动的机会,食用的食物非原生态,而且自己又不愿意主动锻炼身体,导致涌现出一大批骨质疏松症、软骨症、三高等疾病的患者。
这些疾病不可能通过吃保健品和药物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让生活习惯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平衡身体阴阳,才能找回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现代疾病越来越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医越来越没落,是现代人不仅生活习惯有问题,饮食有问题,还有情绪的问题,不像古代人那么单纯,简单几服药就调理复原,而是需要从心理到饮食,再到生活习惯等全方面调整好后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
这需要病患更高度的配合,而很少有人如此配合中医医者,只希望医生用药快速消除症状。

养生其实就是从生活习惯、饮食和情绪三个方面调整平衡,就自然远离疾病,轻松做到无疾而终,达到人生圆满。
标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