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风水学创始人子亥生命工程发起人赵旭之旭说:养生的目的是为了不养生

淡定
淡定 2020-06-17 09:53:31
来源:爱提网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译文】与其生了病再去救治,不如在无病之时保养好身体。
【解读】之前分享过好几条类似这一句的千古名句,都是反复预警不治已病治未病。
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知道,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做到。
在知道与做到之间始终有一道无形的墙挡在中间,虽然看不见,但具有极大的力量,令一般人毫无穿透之力,沉沦在困窘中顿足不前。01曾国藩说:
“败人之二字,非傲即惰。”

知道而做不到的重要原因是思想懒惰,然后是行为懒散。
每个人都具有的一个非常讨厌的基因——惰性。
当思想上的惰性成为习惯的时候,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很容易妥协,他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比如天气变冷就不愿早起,锻炼感到辛苦就放弃等等。
为何人在困难面前容易妥协?
是积极的能量不足,这种状态久而成习惯,习久而成自然。
这也是身体阴阳失衡处于亚健康所导致,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但为疾病提供充足的养分,还为人生的失败种下蕴含毁灭的种子。
02
我常说养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养生,就是让养生融入生活,形成不变的习惯,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有电视节目专门采访百岁老人,了解他们长寿的秘诀,其中大部分老人都没有特别的养生方法,少数老人还有吸烟、喝酒的嗜好,这令那些认为只有食用特殊食物才能长寿或者必须达到高度自律才能拥有健康的人感到非常的困惑。
其实这些老人已经达到不养生的境界,他们的生活习惯完全与自然规律相和,思想和行为已经完全没有养生的概念,更没有坚持养生的感觉。
他们食用最普通的食物,住在最普通的环境,做着最平常的事,一切都成为自然,而且这种自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养生的根本就是养习惯,人不在养好习惯就在养坏习惯。
健康的人是没时间生病的人,人不是在养生就是在养病。
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有追求的人自然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生命修养上,没有时间做无意义的事情。
生病的人都是在习惯、行为和思想上做错了很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肯定就没有时间进行自我生命的成长和对自我身体进行养护,缺乏生命质量的追求。
这两类人的人生状态和精彩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03自古以来很多有名望的家族都有早起文化,甚至将早起文化以家训的方式传承给后世子孙。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朱熹的《朱熹家训》、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等。
从一个家庭是否早起就能看出这个家庭的兴衰,每天早晨父母长辈带着孩子学习、劳动、锻炼,这样的家族一定兴旺。
全家人都喜欢睡懒觉,这样的家族就很容易走向衰败。
这是经过千年验证的不变法则,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够带领一群人形成早起文化,利人利己。
一群人每天早起共同学习,开动大脑,提升肺阳,无论从智慧上,还是精力和工作能力上,都优越于没有早起学习习惯的人。
凡早起动脑筋的人必定会生出长寿相,其思想发达,精神充沛,能量极高,格局远大,如果能形成习惯,人生将会有不可思议的收获。 04人类在人格上和法律上提倡人人平等,但在生命质量上却有三六九等之分。
一般情况下,社会最底层的人主要靠两条腿生存,即是跑腿,出体力,往往从事非常辛苦的工作,没有意识学习以提升自己。
再往上一个层次的人主要靠双手生存,至少会一门手艺,懂技术,做的事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继续往上一个层次的人主要靠嘴生存,有不错的口才,做教育培训或者营销,这需要不断学习和增长见识以提升演说能力。
还往上一个层次的人主要靠脑生存,这种人基本上是团队核心或高层管理,爱思考,引领方向,做顶层设计和项目策划,这需要更高的修为。
比靠脑生存更高一个层次的人是靠灵感生存的人,都是顶尖级的大才,如艺术家、发明家、文学家和修炼者,他们生活在最高生命质量中,身心灵与自然都合二为一。
由此可知每天坚持早起学习的人其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一定会不断提升,慢慢达到灵感丰富、直觉敏锐的状态。
05
人年老后,很容易受老年痴呆和各种慢性病困扰,这个阶段需要启动大脑学习程序、奉献的程序,学习善知识,分享善知识,甚至有所建树,以进入生命的另一个维层。
在子亥生命工程里,人到60岁为一寿,圆满了生命的第一圈,应当启动生命的第二圈,即双寿,开始新的工作往120岁出发。
人如果越早进入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的状态,就会越早进入一种高层次的养生。
退休不是为了休息,而是换一种方式工作,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做利益社会大众的事,奉献自己,增长智慧,退休不退修,既获得身心的愉悦,又有极大的成就感。
在老年能做到干活以养身,利人以养心,增智慧以养灵,就自然达到身心灵同养的最高养生境界,无需被动的盲从和痛苦的坚持,自动进入神健而心不得病,心健而身不得病的康泰状态。

有了解的 17762307559
标签: 赵旭